深度长文药明康德首席运营官杨青博士谈医
在将于年1月10日举办的药明康德全球论坛(WuXiGlobalForum)上,药明康德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杨青博士将与TESARO公司首席执行官LonnieMoulder先生、信达生物董事长兼总裁俞德超博士、华领医药总经理兼联合创始人陈力博士一道,带来“BetterandFaster:Howtodoit?”(更好,更快:我们要怎么做?)专题讨论。
这三家公司都在年取得了非凡的成绩:TESARO公司与再鼎医药合作,有望将一款极具潜力的癌症新药niraparib带到中国;信达生物完成了破纪录的2.6亿美元D轮融资,将进一步推进生物制品研发管线;华领医药完成了价值万美元的C轮融资,其一款完全在中国自主研发的1类糖尿病新药在2期临床中获得全球首次正面结果。这三家公司背后有着怎样的成功秘诀?他们又如何将医药创新更好更快带给中国患者?我们将在第五届药明康德全球论坛上听到他们的深度分享。
在距离论坛开幕还有不到一周时,我们与杨青博士进行了一次访谈,听听他对这场专题讨论的看法,以及他眼中的医药行业趋势。
来源
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杨总您好。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您将主持的专题讨论吗?
杨青博士:这次专题讨论将着眼于三家与中国医药市场相关的公司。中国市场有巨大的潜力,这是业内公认的。根据IMSHealth年初的一个报告,按地域、药品类型和疾病领域划分,对医药行业布局做了归纳和预测。从地域看,美国到年依然会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医疗市场,排在之后的是欧盟五国的总和和中国。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到年规模会接近欧盟五国之和。
我们从这个报告中也可以看到,从疾病领域来说,现在全球范围之内,抗感染药还是第一大类,肿瘤药物是第二大类,第三大类是糖尿病药物。根据美国耶鲁大学学者的一项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肿瘤新药数就在稳步增长,现在行业1/3的上市新药是肿瘤药;而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占据1/3江山的抗感染药占比在缓慢下滑。这也反映了未满足的医疗需求的变化。我们邀请的这三家公司有非常出色的肿瘤和糖尿病研发管线,有望给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带来创新药。
▲年行业布局展望(图片来源:IMSHealth)
药明康德:这三家公司都在年得到了大量投资,您认为未来行业会保持高投入的趋势吗?
杨青博士:没错。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医药行业对研发一直在持续高投入。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行业总研发投入以指数形式在增长。最近十多年来,虽然年增长率放缓,但总体规模持续增长。前瞻性看今后5年,专家预测到年,全球医药研发费用会超过亿美元。
那么投入后面,产出怎么样?我们看见研发管线在主要疾病领域,尤其是在肿瘤领域,增长迅速。在过去十多年里,美日欧等主要西方国家新药批准数量稳步上升。
药明康德:您认为行业内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杨青博士:研发产出率的下降是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行业分析师的数据指出,西方大型医药公司的研发产出率在-年的60年间持续下降。创新药的单位成本快速增长。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对-年新药研发产出率的分析,90年代中期是行业的黄金时代,研发生产率高。自21世纪初开始,行业研发产出率持续走低,近年来有小幅度回升,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容乐观。
此外,从临床前到注册报批阶段,新药研发的失败率高居不下,在临床试验阶段,2期临床试验的失败率超过三分之二。所以,提高研发产出率是行业的核心。
▲西方大型医药公司的研发产出率在过去不断下降(图片来源:《NatureReviewsDrugDiscovery》)
药明康德:全球医药行业要怎样做,才能应对这些挑战,把新药更好更快地带给患者呢?
杨青博士:全球医药行业一直在变革中前行,有三个趋势值得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是哪家白癜风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