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宠爱的精准医疗究竟是先机还是泡沫

亿元以上融资频现的精准医疗行业,绝大部分是测序公司,缺乏核心技术与较好的营业模式,有的甚至连肿瘤基因组数据的本质都不了解。

 

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在美国实施“精准医疗计划”;两个月后,中国版“精准医疗计划”出台,计划投入亿元;年初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将精准医疗纳入其中;到如今,精准医学重大专项成功立项,60多个科研项目相继落地。

中美两国政府的积极态度,促使大批的企业和投资涌入这一领域。然而,精准医疗却遭到了质疑:“精准策略未给大多数肿瘤病人带来好处”,“在癌症的精准治疗上,精准医疗还只是一种想象或假说”。

国内也有专家批评“精准医疗计划”有跟风嫌疑。这些坏消息,对寄希望于肿瘤精准医疗的患者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

在美国血液肿瘤学专家维奈·普拉萨德在刊发于《自然》杂志上的论文中提到,精准肿瘤治疗的前景很不乐观,最好的结果是在一小部分病人中看到短暂的病情缓解。精准医疗还没有展示功效,或许未来永远都不会。

无独有偶,加拿大专家坦诺克和赫克曼,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上的论文显示:目前为止,几个大型临床实验显示,经过测序等分子诊断分析,大概有30%-50%的病人能找到可以解释肿瘤恶变的相关突变;因为能用的药物有限,只有3%-13%的病人能够找到“精准”的药物;即使使用上了配对的药物,也只有30%的病人有疗效。

被中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多个国家重视的精准医疗,还未大展拳脚,便接连遭到两篇研究论文的冷水浇头,国内学术界“炸开了锅”。

中国专家表示,肿瘤的精准医疗还没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好处,是现实,就算患者做了全基因检测,医生知道了哪些基因发生了突变,但如果没有相应的靶向药物,临床上还是没有办法进行有效治疗。

然而,在精准医学是通过综合的技术手段,包括组学分析、分子检测、分子影像、分子病理,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帮助临床选择药物反应良好的病人(包括放化疗)。比如,精准医疗可以在生殖医学中排除遗传性疾病,帮助胚胎移植;帮助耳聋基因筛查;帮助产前诊断;帮助选择耐药菌的用药;帮助和指导许多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等等,但是精准医学不仅仅是靶向治疗。

中国专家与欧美各国对精准医疗的定义有一定差异。欧美国家所说的精准医疗,大多围绕肿瘤、白血病基因测序和治疗,强调遗传基因信息的主导作用;中国专家对“精准医疗”的理解则更广泛,不仅限于遗传基因信息,还包含整合现代医学的先进科技手段和传统医学方法。

而中国专家认为,目前精准医疗研究展现的一些不确定性甚至失败,都不能算是白费钱。正是需要不停地从失败的案例中找到规律,从精准医疗的整个发展历程来看,只能前仆后继,现在仍处于肿瘤精准医疗发展的最初阶段,只有一小部分患者受益的情况是正常的,现在的研究工作还不够,找不到大部分人群。

继美国政府宣布启动2.15亿美元的精准医疗行动后,中国提出了一个亿元的精准医疗计划,并发布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精准医疗何以能引得中美两国斥巨资布局?

这是因为精准医疗似乎让全球医学界看到了新希望。医学界最为头疼的肿瘤,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最大杀手。虽然可以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手段进行肿瘤治疗,但由于缺少对影像和病理学检查可及范围以外的肿瘤状态的认识,医生无法预测患者肿瘤治疗的最后效果,无法判断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导致即使清除了肿瘤肿块,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在几年内死亡。

肿瘤之外,其他所有的顽疾均面临这种情况。基于此,中美政府推出精准医疗计划。目前,中国精准医学重大专项已经立项,并已通过两次评审,落实到60多个项目。目前,我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位于国际前沿水平,分子标志物、靶点、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迅速,部分疾病临床资源丰富、病种全、病例多、样本量大,并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基地和团队,这些都意味着我国开展精准医疗的基础并不落后于西方国家。

不过,中国的精准医疗确实不算领先,只是在一些单一的技术,如基因组学方面比较超前,比较复杂的个体化药研发的进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国内的精准医疗最显著的项目是基因检测,随着基因检测成本的下降,医疗机构内的价格也随之降低。但由于其还不属于医保支付范畴,检测部分的费用由患者承担。

目前,技术所限,做一套全基因组测序,需要患者支付美元左右的费用,这对于一些重症患者来说,无疑是额外的负担。维奈·普拉萨德称,精准医疗虽不一定有功效,可绝对会发生的则是副作用和昂贵的治疗费用。

事实上,精准医疗还远没到临床应用的阶段。思路迪精准医疗创始人熊磊判断,“目前绝大部分人包括公司所理解的精准医疗,可以说,连肿瘤基因组数据的本质都没有基本的理解。”

目前,推广临床精准治疗的公司,以测序公司为主。但是,中国科研的浮躁状态,往往有了就要用、就往临床上推。美国还仅限于少数的临床试验阶段,中国在临床应用上已经着急跑到前面。

国际癌基因组联盟通过对1.4万个全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近万个基因突变,发现的这些基因突变和患者肿瘤大小等重要临床数据,并没有关联。如果做了全基因组测序,每个人的测序结果都会有跟“标准”序列不一样的地方,但是没有靶向治疗药物与方案,仅仅知道这些也没有什么用。

即便在美国,精准医疗也仅仅是处于比较早期的科研阶段,且仅有四家基因检测的研究机构,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的监管,使得违背批准的基因检测服务无法在医疗机构中开展。

基因检测技术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意在检测与疾病有关的基因变异情况,结合家族病史、环境因素等信息,推断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医院合作进行二代测序,而且几乎都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没有批准的二代测序,属于非法操作。

基因检测产品要在临床医疗使用,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批准,提供基因检测诊断的医疗机构则需要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

目前,只有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得到批准,其他如肿瘤癌症、遗传病基因检测等产品要进入医疗机构,需要向CFDA申请注册,获得批准。

有关部门的监管不严,给一些医疗机构与基因检测公司以可趁之机,有些医生开方子,医院的肿瘤科、检验科、病理科等,与公司合作做检测,收入分成,而患者的收益并未超过传统分子诊断。

自中国推出精准医疗计划以来,数百家一哄而上的公司打着精准医疗的名号,却只是做基因测序,没有其他核心技术。精准医疗的“泡沫”肯定是坏事,尤其是对患者,本身肿瘤患者经受了很多经济上的负担,再让他们做没有用的测序,是不负责任的。

 目前国内精准医疗行业参差不齐、良莠不齐,确实有公司刻意炒作概念来进行融资,当新兴事物出现时,出现质疑是正常的;一窝蜂地上,没有任何的思考与怀疑反而是危险的。

一个好的精准医学企业,是有丰富的商业模式,掌握核心技术,在治疗诊断、数据和药物研发三个环节中构建商业模式。韩健建议,已经拿到风投的公司需要谨慎行事,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要迫于利润压力去推不很成熟的产品和服务。

新项目现已上线,点击立即投资!↙↙↙









































北京最好治疗白癜风医院
治白癜风拉萨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wih.com/fyyf/751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