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各个部位的优缺点

●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是临床进一步确诊血液病的常规治疗项目,当血常规出现多项数值异常的情况下,医生都会建议病人进行骨髓穿刺以便进一步判断。今天小编给大家来讲解骨髓穿刺各个部位的优缺点。髂后上棘■穿刺部位特点●成人及儿童患者的最佳骨髓穿刺部位均为髂后上棘。●此部位含有的骨髓细胞较多,能够较好地反映骨髓造血的实际情况。●骨面较平,穿刺时进针较容易,并且髂后上棘不与重要脏器紧邻不易造成严重损伤。●髂后上棘是非承重部位,创伤小易于愈合。髂前上棘■穿刺部位特点●髂前上棘部位骨皮质较厚,骨质较硬不易进针。●此部位骨面不是很平整,骨骼本身呈圆弧形生长如果穿刺部位偏斜或者进针角度偏斜可导致穿刺针始终在骨皮质中不能穿入骨髓腔而获得骨髓标本。●由于此部位穿刺较难,不易一次进针成功,反复穿刺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疼痛感。胸骨穿刺■穿刺部位特点●胸骨定位较容易并且骨面平坦易于进行操作。●胸骨中骨髓造血成分丰富,某些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或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等当外周造血衰退或被其他成分代替,胸骨中仍可存在一些造血成分。●在成人,胸骨穿刺并不是骨髓穿刺的首选部位,并且胸骨绝对不可以进行骨髓活检。胸骨后是大血管,操作不当有可能伤及心脏及大血管并危及生命。●骨质严重疏松的患者(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胸骨穿刺时应格外小心谨慎。●此部位痛觉较敏感,与其他穿刺部位相比患者感觉更痛苦,因而必须由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医师进行。胫前穿刺■穿刺部位特点●小于18个月的婴幼儿可进行胫骨前穿刺。●胫骨前穿刺较易定位,骨面也较平整,因而是适合婴幼儿的骨穿方法。●此部位不适合年龄较大的患者,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此部位骨髓细胞成分因人而异,有可能不能获得合格的骨髓标本。儿童及婴幼儿骨髓穿刺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关于小儿穿刺■小儿在骨穿上的特殊性●小儿骨组织化学组成的特点是水分较多,而固体物质和无机盐成分较少。●在婴儿期,基本的骨组织为编织骨所组成,仅有很少的板层结构,直至2~3岁才有较成形的板层组织。■小儿穿刺的部位选择●小儿骨皮质薄,骨髓腔较小,因而小儿骨髓穿刺技术要求高,部位应慎重选择。●常用部位有髂前上棘穿刺、髂后上棘穿刺、胸骨穿刺、腰椎棘突穿刺、胫骨前穿刺等。●小儿髂嵴处骨质疏松,皮质较薄并且骨髓较多,穿刺比较安全易行。●小儿髂前上棘平面小,肥胖及腹胀患儿穿刺点难确定,又需先注射麻醉药,穿刺时不易固定,需反复几次才能刺入固定,对患儿造成的痛苦大,拔针后穿刺部位有时出血不止,故往往穿刺不易成功。■小儿胸骨穿刺存在的常见问题(1)小婴儿(4~8周龄的婴儿)皮下脂肪丰满,胸骨角触诊常不满意,穿刺点选择难度较大;(2)2个月的婴儿胸骨厚度为0.8cm,仅为成人的1/2,并且小婴儿骨髓腔较小,进针后抽不出骨髓的现象时有发生;(3)小儿胸骨较薄弱,穿刺深浅不易掌握,进针过深可能误穿入纵隔,伤及胸骨后重要脏器。

(内容转载血液病专家)









































护士必知18类常用抢救药品
怀疑自己得了颈椎病看完这篇就知道颈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wih.com/fyzz/19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