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危儿童BALL中预后良好亚组群体的优

AALL临床试验主要是为了明确培门冬酶强化疗法和标准儿童肿瘤学小组(COG)低强度疗法相比,是否可以进一步改善具有良好预后特征的标准风险(SR)亚组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的持续完全缓解(CCR)率。LeonardA.MattanoJr教授等人于近期报道了来自AALL临床试验的相关结果。

研究背景及目的

目前,B-ALL患儿的5年总生存(OS)率超过90%。根据风险分层选择合适的疗法已为B-ALL患儿带来了稳定的生存改善,同时也使得与治疗相关的毒性降至最低。

COG在年根据早期临床试验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整合了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早期治疗反应和微小残留疾病(MRD)状态等指标,B-ALL患儿中约27%的属于SR,这类患者的4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91%-92%,4年OS率为95%。

既往有研究表明,伴有两个主要的预后良好因素包括ETV6-RUNX1融合突变以及同时存在4号、10号和17号染色体三体的超二倍体,与B-ALL患儿对门冬酰胺酶的敏感性增加相关。COG的回顾性分析确定了具有良好预后特征的SR亚组的B-ALL患儿,其定义为良好的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以及伴有ETV6-RUNX1或存在4号、10号和17号染色体三体患儿,该群体患儿复发几率为10%。为探索这一类预后良好患儿的最优治疗方案,降低远期毒副反应,COG开展了AALL临床试验。

研究方法

该研究在年至年之间共招募了例SR的B-ALL患儿(年龄1-9岁,白细胞[WBC]计数</μL)。所有患者在接受常见的三药联合诱导后,其中的例符合条件的患儿参加了低危B-ALL的随机分配。低危的标准包括无髓外疾病、首次诱导治疗第15天骨髓(BM)原始细胞细胞比例<5%,诱导治疗结束时BMMRD<0.1%,以及具有良好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存在ETV6-RUNX1融合基因或同时存在4号、10号和17号染色体三体)。符合条件的低危B-ALL患儿随机分配接受标准COG低强度治疗(包含两次培门冬酶,在诱导和延迟强化期间各一次),在巩固和短期维持治疗期间每3周间隔使用或不使用另外四次培门冬酶。

研究结果

纳入该研究参与随机分配且存在ETV6-RUNX1融合基因突变的患者为例(占61.3%),存在三体性染色体的患者为例(占38.3%),两者均存在的患者为6例(占0.3%)。研究结果显示,低危患儿的6年CCR和OS率分别为94.7%±0.6%和98.7%±0.3%。其中接受培门冬酶强化疗法(LRA)和标准COG低强度疗法(LRS)两组患者之间CCR相似(95.3%±0.8%vs94.0%±0.8%;P=0.13)、OS率也无显著差异(98.1%±0.5%vs99.2%±0.3%;P=0.99)。

另外,在接受相同治疗方案、早期反应类似的患者中,低风险(存在ETV6-RUNX1融合基因或同时存在4号、10号和17号染色体三体)患儿具有更好的预后(CCRHR为1.95,P=0.;OSHR为5.42,P0.)。

接受LRA治疗的患儿症状性胰腺炎发生率更高(3.7%vs0.8%;P0.),严重程度主要为中度(1例为2级、33例为3级、7例为4级)。接受LRA治疗的患儿有6例发生脑缺血、接受LRS的患儿有3例发生脑缺血。接受LRA较LRS治疗的患儿似乎具有更高的股骨头坏死率(3%vs1.8%,P=0.),但经过地塞米松治疗因素修订后接受LRA患儿的股骨头坏死率降低为1.3%。罕见的不良事件(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在接受LRA和LRS治疗的患儿中分别有4例和3例。

LRA较LRS组患儿的培门冬酶过敏的发生率更高(P=0.),同样LRA组患儿也具有更高比例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以及感染的发生。

研究结论

该研究表明,对于具有早期临床反应和良好细胞遗传学改变的低危儿童B-ALL,仅需标准COG低强度疗法即可获得治愈。有望在保证这一特殊类型儿童B-ALL的优异疗效和临床预后的同时,降低培门冬酶的使用次数以降低治疗相关的副反应。

参考文献:LeonardAMattanoJr,MeenakshiDevidas,KellyWMaloney,etal.FavorableTrisomiesandETV6-RUNX1PredictCureinLow-RiskB-Cell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ResultsFromChildrensOncologyGroupTrialAALL.JClinOncol.Mar19;JCO.

戳”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wih.com/fyzz/119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