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生活织纹螺等9种食物含剧毒,千万别
国家食药监局近期监测发现仍有织纹螺在市场销售。织纹螺含有高含量河鲀毒素,可引起头晕、呕吐,严重者可致死亡。该毒素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早在年,卫生部就禁止销售食用织纹螺。戳图看有毒食物黑名单,警惕!
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发布《关于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风险警示》:当前正值食用螺销售旺季,监测发现仍有织纹螺在市场销售,且抽样检出含有高含量河鲀毒素。
织纹螺杀伤力大尚无特效解毒药河鲀毒素中毒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中毒潜伏期一般在10分钟至3小时。该毒素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织纹螺中毒应当立即自行催吐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公众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购买和食用织纹螺。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中毒症状的,应当立即自行催吐,医院就诊。
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的,应当及时拨打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
中国沿海有60余种织纹螺海瓜子是其中一种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蛳螺、麦螺或白螺等,我国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织纹螺的外形特征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
据统计,织纹螺科全世界约有种,中国沿海有多达60余种。表面有螺肋和纵肋,常交织成格子状或布纹状而得名“织纹螺”。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素萍介绍,常见的海瓜子的确属于织纹螺。织纹螺本身无毒,以鱼类、其它动物腐烂的尸体为食,同时还会进食一些藻类以及有机碎屑维持自身生存。
七种织纹螺吃了可能中毒(注:纵肋织纹螺北方俗称“海瓜子”,与南京俗称的“海瓜子”并非同一种)
近年来,由于邻近海域环境恶化和有毒赤潮的频繁发生,导致有毒藻类的产生和海洋动物的死亡,织纹螺食用了鱼类和其它动物腐败的有毒尸体后,胃内常残留和积蓄毒素“河鲀素”。
—END—
想知道本话题更多精彩且详尽内容,猛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