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生香肿瘤血液病中医治疗100讲0

溶血性贫血的中医治疗(一)

贫血的原因有很多,但归结起来无外乎两类,红细胞生成障碍和红细胞丢失过多。

溶血性贫血(HA)是指红细胞遭破坏而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代偿时发生的一类贫血。

中医学尚无贫血病名,现代中医学多以“虚劳”、“血虚”、“萎黄”、“虚黄”、“髓劳”等病证概括。我认为从以上几种中医疾病的命名中无法获得治疗溶血性贫血真正的理论依据和传承思想。那溶血性贫血正确的的中医诊断又是什么呢?

溶血性贫血的三大特征为“黄疸、贫血、肝脾肿大”;黄疸的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中医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综合临床表现分析,准确地说溶血性贫血并不是虚损劳伤性疾病,而应属于中医的代谢失司“黄疸”病范畴。

既然已确定溶血性贫血隶属“黄疸”,那对中医治疗溶血性贫血有什么指导意义呢?《金匮要略》明言:“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而《金匮要略》亦提出黄疸的治疗大法:“诸病黄者,但利其小便。”名医施今墨云:“外邪入侵,必使邪有出路,千万不可关门缉盗。其出路有三:为汗、为下、为利小便;取利小便的方法,既能祛湿又能使热从小便而出,因此利小便可以为治疗溶血性贫血的第一要务。

溶血性贫血虽然为一大类疾病的总称,但是产生黄疸的机制是一样的,为红细胞的破坏速度加快时,释放出过多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经过一系列氧化、还原等过程,最终产生胆红素。由于肝细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有限,胆红素不能全部和肝脏的葡萄糖醛酸结合,未结合的胆红素(又称间接胆红素)在血浆中的含量显著增多。

现代医学认为①利尿②维持酸碱平衡③保护肾功能④抗贫血是溶血性贫血的基本治疗原则,这与中医祛湿退黄利小便完全一致。黄疸分“阴阳”,而阴黄阳黄既是黄疸的性状,又是黄疸的病机,中医就是通过“表于外而象于内”的临床辨析来认识包括溶血性贫血在内的黄疸疾病本质的。

常用于利小便、退黄疸的中药可以有哪些呢?茵陈蒿、金钱草、田基黄、垂盆草等利湿退黄药和茯苓、猪苓、泽泻、滑石、薏苡仁、车前子、通草等淡渗利尿药均有很好的疗效。通过中药利小便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同时减轻肾脏压力,以达到消退黄疸的目的。

中医黄疸可简单分为急黄、阳黄和阴黄,那我们考虑各类溶血性贫血会属于其中的哪一种呢?结合各类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我们初步做出以下分类:“蚕豆病”为“急黄”的代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既可表现“阳黄”也可表现“阴黄”,但是临床以阳黄居多,而“PNH”、“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缺失性疾病则属于“阴黄”。

我们临床纠正急性溶血的流程大致可分为

1、诊断不同的溶血性疾病

2、予速尿利尿

3、予小苏打维持酸碱平衡

4、使用血细胞保护剂(维生素E、叶酸、肌酐、辅酶A等)

5、免疫清扫剂(糖皮质激素)。

那针对阳黄、阴黄、急黄不同类型的溶血性贫血中医又可以有什么不同的治法呢?下一个专题我们将详细讲述。

主讲专家简介:

孙长岗,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八年制中医专业少年班。国家中医肿瘤重点专科负责人及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山东省优秀中医学科带头人。

长期从事恶性肿瘤与血液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2项,自主纵向科研经费达万元,首位完成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近百篇。

参与编写《王永炎院士薪火传承集》,主编教材《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等,《TMR》、《CancerCell》等期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先后获得首届“山东省十佳青年医师”,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突出贡献”,“山东省委组织部高层次人才库”专家称号。

肿瘤一科、血液病科孙长岗主任带领医护团队查房

肿瘤一科、血液病科孙长岗主任带领团队讨论病例

联系方式:

科室-

科室邮箱:zhongliuyike

.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呼和浩特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wih.com/fyyy/332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