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女性患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入院治疗
来源:白血病.淋巴瘤
性别:女
年龄:46
病史:主因脾大3个月,乏力伴发热1个月余于年9月入院。
临床资料: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92g/L,白细胞1.43×10^9/L,血小板(PLT)33x10^9/L。肝肾功能无异常,乳酸脱氢酶(LDH)U/L,β2-微球蛋白(β2-MG)10.35mg/L,多次血培养无细菌生长,检测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皆阴性。
查体:体温38.2℃,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饱满,右上腹有压痛,肝肋缘下4cm,质韧;脾大,脐下2cm,质偏硬,移动性浊音(-)。
腹部B型超声:肝大伴肝囊肿,脾大,少量腹腔积液。
CT:双胸腔少量积液,脾大,腹膜后散在多发小结节。
骨髓涂片:异常淋巴细胞占0.07这类细胞胞体大小不等,外形不规则,胞质蓝,少数有颗粒,局灶性分布,颗粒粗大;核圆形、不规则形,染色质粗颗粒或索条状,有的可见核仁,可见呈堆分布现象。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示:异常细胞群约占有核细胞19.6%,表达CD56+、CD16+、CD2+、cCD3+、mCD3-、mCD57-,为异常NK细胞表型。
骨髓活组织检查: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大致正常,淋巴细胞散在易见,可见小片坏死。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MPO多(+),CD34-,CD20-,TIA多(+),CD8-,CD57散在(+),GRAMB散在(+),CD56多(+),CD3多(+)。染色体核型正常经美国莫菲特癌症中心血液病理科会诊(图1),原位杂交检测EBEV结果为阳性。
强化CT:脾内多发低衰灶,不除外淋巴瘤脾浸润:考虑未达到完全缓解(CR),为加强疗效,检查,未见肿瘤细胞,并鞘内注射阿糖胞苷+甲氨蝶呤。建议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
诊断: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治疗:年10月起给予Hyper-CVADA方案(环磷酰胺mg每12h,第1天至第3天;表柔比星mg,第4天;地塞米松30mg,第1天至第4天;长春地辛4mg,第4、11天)和B方案(甲氨蝶呤2g第1天,阿糖胞苷4.5g第2天至第3天)各1个周期。2个周期后,骨髓穿刺提示仍可见16%异常淋巴细胞。经随访于年8月因本病继发感染而死亡,从发病到死亡约14个月。
讨论:诊断为侵袭性NK细胞内血病,表现为骨髓、肝脾受累;诊断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原发于鼻部,但骨髓受累,已为白血病期。
此型与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鉴别不难,鼻外原发部位常见于皮肤、胃肠道、睾丸、涎腺、脾脏等。绝大多数NKL患考起病伴浅表淋巴结肿大,80%以上的患者有肝,脾侵犯,可出现黄疽、肝功能异常,触诊肝、脾大,甚至有巨脾、巨肝。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常需与NK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症鉴别。后者主要见于西方人群,临床呈惰性病程,行大颗粒淋巴细胞形态,常伴全血细胞减少和肝、脾、淋巴结大,EBV(-),免疫表型CD3-,CDI6/CD56(+)。
目前,NKL还无有效治疗方法,现多采用联合化疗,病情缓解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传统化疗方案如CHOP对少部分患者有效,文献报道含有左旋门冬酰胺酶的SMILE方案是一种有效方案。
Yong等报道使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方案治疗45例复发难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CR率达56%,总缓解率为82%,5年生存率为67%,且耐受性良好,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肝受损,甲氨蝶呤骨髓抑制明显,此方案骨髓抑制重可能与其有关。
优秀病例,精彩点评,交流讨论
尽在病理沙龙
病理人才汇:为你寻找最适合的工作
商务合作:info.白癜风该怎么治疗北京治疗白癜风正规的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