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白血病诊断耗时长,有人未拿到赔偿就
提起白血病,
很多人都闻之色变,
其中,
职业性白血病人更令人担忧!
前不久,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的华生电机(广东)有限公司多名车间工人同患白血病的事被媒体曝光后,职业性白血病再次被推向舆论焦点。
职业性白血病,即苯所致白血病,是职业性肿瘤的一种。
根据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全国共报告职业性肿瘤77例。这其中,苯所致白血病占比一直处于高位,且因致死率高、发病迅速、治疗费用高昂成为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最为严重的一种职业性肿瘤。
那么,
哪些行业是职业性白血病高发地?
作为劳动者,
在日常生产实践中应如何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护呢?
《南方工报》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典型案例有人未拿到赔偿人已去世李龙国是贵州人,于年进入东莞凤岗一家压铸制品厂上班,在加工部从事模具加工工作,工作中接触大量的天那水、切削油等化学品。
年9月,李龙国突然出现乏力、尿黄等症状,入医院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然而,由于工厂的推诿,李龙国未熬到获赔的那一天。年9月,李龙国因病医院医治无效死亡,年仅48岁。从发病到去世,中间仅隔两年时间。
年3月,李龙国被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诊断为职业性肿瘤(苯所致白血病),证实患上了职业性白血病。
有人及时治疗病情稳定与李龙国相比,37岁的湖南人刘某华要幸运一些。从年起,刘某华开始在东莞市麻涌一家电焊机有限公司从事电路板制版工作。年下半年,刘某华出现头晕、脸色发黄、失眠等症状,同年10医院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年2月,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诊断刘某华所患病为职业性肿瘤(苯所致白血病)。
入院后,刘某华一共做了8次化疗,住院七个多月后出院。年3月份应厂方要求,刘某华回厂上班,担任采购员一职。与以前相比,刘某华说自己抵抗力变差了,容易感冒,但只要长期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她的病情基本可以稳定下来。
核心提示
三到五成的患者经治疗可长期无病生存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经过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30%—50%可以长期无病生存,配型成功者还可以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长期服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基本也可以保持病情稳定,“现在的国产药疗效也很好,而且可以工伤保险报销,职业病患者不用自己掏钱。”
记者调查现状:多发于大量使用含苯制剂行业从年起,曾在东莞打工的职业性肿瘤(苯所致白血病)患者颜泽林,开始利用自己曾经维权的经历去帮助更多的同病中人。五年来,他先后接触过近百个身患白血病的工友。据其介绍,这些工友大多来自鞋厂、箱包皮具厂、玩具厂,这些工厂大量使用含苯制剂。而按国家目前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及相关诊断标准,导致职业性白血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苯,其次为电离辐射(放射性肿瘤)。
据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副院长胡世杰介绍,广东省诊断为苯所致白血病集中发生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规模分布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及中型企业;以制鞋、印刷、家具、电子等轻工制造业集中,劳动者在工作中接触含“苯”的天那水、胶水等有机溶剂。
不过,在他看来,虽然职业性白血病事件常见诸报端,但职业性白血病发病率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么高,“近几年来,我省诊断为职业性肿瘤(苯所致白血病)每年十多例,占申请诊断数的一半,占总职业病数的1%-2%。”
问题:诊断过程耗时长劳动者罹患白血病,怀疑与其接触的职业因素有关,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者本人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有资质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要求进行职业病诊断。经诊断为职业病的职工,认定为工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和其他职业病待遇;按评残等级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并享受相应待遇。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用人单位承担。
颜泽林告诉记者,经他帮忙申请职业病诊断的近百个白血病案例,最快6个月有诊断结论,平均需9个月,最长的从申请到诊断成功,历时三年。他给记者估算了下,职业病诊断9个月,首次鉴定9个月,最终鉴定6个月,正常走完全部流程都要2年。
“职业病诊断自身时间并不长,所有流程齐了的话,医院内部,一个月基本上就有结果出来。时间长是卡在前期资料的收集。”省职防院诊断办负责人李斌对此表示,职业病的诊断过程,缺资料是一种常态。
李斌介绍,在诊断前期首先要做的是确认劳动关系,如果用人单位不否认劳动关系,才可以进行下一个流程。反之,则需要通过仲裁诉讼程序来证明,仅这一步往往需要耗费相当长时间。
此外,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中,还应提供证明健康损害的证据材料。如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等。并尽量配合提供既往史、职业史,以及掌握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材料、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其他材料。“这些实际上都需要用人单位提供,但前几年能做到的企业并不多,直到这几年情况才有所改善。”
核心提示
新诊断标准要达到三个条件
自年的3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职业病诊断标准后,职业性白血病的诊断更严格规范。“一是原来就是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或有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病史者,再患白血病,可以做诊断。假如不是这种情形,要达到三个条件。第一是白血病的诊断明确,二是有明确的过量苯职业暴露史,苯作业累计暴露年限6个月以上,三是潜隐期要达到2年以上。”胡世杰表示,在这之前,只要有接触苯作业一年,潜隐期有一年,就可以做诊断。对苯浓度多高没有明确规定,从有利于劳动者角度来说,也比较容易诊断为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
专家建议用人单位“去毒化”员工勿在车间喝水进食在胡世杰看来,由于苯的使用广泛性、加上毒性大、易挥发、企业防护措施不到位,职业卫生管理缺失,未规范开展职业病检测危害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以及工人防护意识薄弱等因素,导致苯所致白血病诊断频发。对此他从用人单位、劳动者和监管部门三方提出相应建议:
对于用人单位,首先应从源头把关,在满足工艺要求前提下,尽量将含苯化学品替换成低毒或无毒环保的化学品,实现“去毒化”。生产过程密闭化、自动化和程序化。安装有充分效果的局部排毒设备,定期维修,使空气中苯的浓度保持低于国家卫生标准。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向员工公示;发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积极整改。加强员工职业卫生培训,为员工提供有效个体防护用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职业病。
作为劳动者,应知晓生产操作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化学物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何预防等知识。要按照要求规范工作,避免违规造成的健康损害。如有机溶剂不可随意倾倒,通风换气设施在工作时间内不得停止运转。要正确选择和佩戴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如防毒面罩、防化学手套等);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职业健康检查;此外,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在工作车间内进食、喝水、抽烟。
作为监管部门,应着重完善对用人单位的危害申报、职业健康管理、场所危害风险预警预报、事件处置与通报、患者诊疗康复保障等环节的闭环监管,并加大宣传力度,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广泛知晓有机溶剂的危害性和防护措施等。
来源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许接英
编辑
孙科琳
白癜风患者感恩白癜风患者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