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可怕吗请听详细解读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场所,当造血系统的工作发生障碍时,血液病随之出现,为了明确疾病的性质,了解造血异常的程度,医生要常规检查骨髓液。

  骨髓穿刺术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操作方法,如同静脉采血一样。穿刺采集的骨髓液可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流式细胞术、病原生物学等多方面的检查。以协助临床分析病情、明确诊断、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尤其是许多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是必要且不可替代的。

一、骨髓穿刺的部位及患者体位。

(血友病患者禁忌骨髓穿刺术)

1.髂后上棘(优选部位):患者取侧卧位,双腿屈向胸前。(如下图)

2、髂前上棘、胸骨:患者取仰卧位。

二、骨髓穿刺后患者须知

1.患者需卧床休息。

2.压迫止血,针眼处按压10-15分钟。

3.患者需预防穿刺处感染。穿刺时,局部组织经过严格消毒。保持穿刺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三日内勿沾水,如覆盖的骨穿贴潮湿、污染,及时更换。

4.有少数患者于穿刺后出现穿刺部位疼痛,应密切观察,通知医生,必要时给予止痛药物对症处理。

温馨提示:

骨髓穿刺术如同静脉采血一样,均为有创性检查,穿刺过程中难免痛感,但痛感有限,且事先均给予充分的局部麻醉,患者均可自如应对。

穿刺过程中需患者与操作者密切配合,体位摆好后即应保持体位稳定,切记乱动,否则易发生皮肤、皮下组织、骨面划伤。更严重者可能穿刺针折断于骨骼内(需要外科手术取断针),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伤害。若要挪动身体,需提前告知操作人员。

由于骨髓穿刺术为有创检查,临床工作者历来本着“有价值且有限”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滥穿,减轻患者的痛苦。但鉴于疾病的种类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常常需要多次骨髓穿刺或多部位骨髓穿刺。例如骨髓纤维化,该疾病骨髓液极难采取,单次穿刺所取的骨髓液量非常有限,这就需要增加穿刺次数;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了明确诊断和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常常需要行胸骨和髂骨联合骨髓穿刺。

骨髓穿刺术也是一项“盲穿”操作,固然医生都能熟练操作,绝大多数穿刺都能成功,但仍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而且患者的体型也的确影响着穿刺的难度。例如“苹果”体型的肥胖者的穿刺难度远高于消瘦者。穿刺不成功,标本质量不理想,也需要再次穿刺。

当然,随着穿刺器械的改进,检查手段的丰富,重复进行骨髓穿刺术的机会已有所下降。但当前尚无理想的无创检查能替代骨髓穿刺术,亦无其他手段能撼动该项穿刺在血液病诊疗工作中的地位。并且对于操作者来说,最大的困难是患者的恐惧情绪。如果患者能够多视角全面看待骨髓穿刺术,那么必然能以淡定的心情轻松应对穿刺,创伤的痛楚也稍纵即逝。









































健美与体能训练计划
健美与体能训练计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wih.com/fyyf/193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