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藏联动这位藏族姑娘在新年重获新生

图说:援藏医院血液科主任李军民等专家进行远程会诊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郜阳通讯员朱凡)“太好了太好了,谢谢上海的‘安吉拉’!”琼达的丈夫不停道谢。医院,24岁的藏族姑娘琼达在年的最后一天顺利出院,回到家中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阳光。

去年12月5日,琼达因为乏力、气促,医院医院就诊,血常规检查显示,她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都极低,随时有生命危险,因此被迅速收入血液科病房。

经过详细问诊和体检,医院援藏医生李啸扬的眉头皱了起来。“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在医学上被称为三系下降,这需要通过骨髓检查以明确诊断。”年之前,这项检查还无法在日喀则地区开展。如今,通过几批援藏专家的带教,医院血液科已经可以开展骨髓检查。对琼达进行了骨髓检查后,曾在上海进修的病理科医生亚李在骨髓读片后,发现了异常细胞。

图说:李啸扬与医院医生一起读片

通过瑞金—日喀则血液临床中心的远程会诊平台,骨髓细胞图像被传回上海。医院骨髓细胞室专家立即复核涂片,发现了大量的异常早幼粒细胞。根据远程会诊的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了琼达换了恶性血液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这也是日喀则地区诊断的第一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此时,大家既欣慰又焦虑,欣慰的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正是被上海医院王振义院士团队首创“上海方案”所攻克的一类白血病;焦虑的是在西藏地区没有可以即刻使用的救命药!“该病应该在发现早期立刻使用维甲酸,可预防患者自发性出血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早期死亡的风险。”李啸扬介绍。然而,由于西藏地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极为罕见,维甲酸并没有长期储备,怎么办?

经过连夜安排调配,首月的治疗药物由上海第九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市委副秘书长齐宝华从上海护送至西藏。医院援藏医生、医院副院长乐飞也第一时间组织相关药品使用流程的伦理审批。终于,琼达在被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后的第三天,就用上了救命药!

尽管如此,琼达的治疗之路并非一帆风顺。APL治疗的最初一个月极为关键,死亡率也高,患者需经历感染关、出血关等重重考验,还需要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血液制品,但是西藏地区血制品缺乏,运输困难,当地很难获得。好在,医疗团队想方设法解决了一个个难题。可更为惊险的是,在治疗过程中,琼达还出现了严重的血浆制品过敏反应,甚至出现喉头水肿导致窒息的急危症状。好在援藏专家组织整个医疗团队全力抢救,帮助琼达冲过了一关又一关,她终于在年最后一天安全出院!

“援藏专家们会定期开展业务讲座,就在几周前,李啸扬主任刚刚为科里介绍过APL的诊断和治疗,教授的知识这次正好被用于患者琼达的治疗。”医院血液及综合内科主任普旺感慨。

据悉,医院血液科是西藏地区唯一一个血液专科,承担着日喀则一区十七县的血液病防治工作。该科目前也是全国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的领先科室,相关成果被国际国内同行认可。李啸扬说,援藏专家的任务就是要让当地医生遇到疑难不害怕,遇到疑难病有办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wih.com/fyyf/144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