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神是怎样炼成的或许佛门慈悲精神可以
近日上映的国产大片《我不是药神》走红,豆瓣、猫眼等平台评分均超过9分,网上推荐及好评一片,可谓是这段时间最为火爆的一部电影。
这是一部写实的电影,影片中极为真实地还原了现代人在面对病苦、家庭、经济多方面的压力时所表现出的众生相。写实的手法和反映社会的深刻程度令众多观众纷纷表示感动。
在一系列变化中,片中人物彼此体会品味着各自不同的苦,在苦与苦的交织中焕发出人性深处的慈悲之光。
《我不是药神》预告片
“我不是救世主”
电影主角程勇靠卖保健品度日,因生意不好日子过得贫困潦倒。为了与离异妻子争夺儿子抚养权,缴纳拖欠的房租,以及治疗父亲疾病而急需用钱。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与慢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相识。吕受益告诉他一条发财的途径:前往印度批发一种与慢粒白血病相关的药物。
原来,慢粒白血病有一种名为格列宁的特效药。这种药物可以控制病情稳定,服用药物的病患虽不能根治,但存活率会极大提高,并能过与常人无异的生活。
受到专利保护的正版格列宁售价高达4万元,这并非一般家境的患者能长期服用的。
而在印度,政府制定了特殊的专利强制特许,当民众买不起高价的专利药时,无论专利保护期是否结束,都允许该药品直接被仿制。仿制药的价格自然也就低廉很多。
虽然在印度可以以低价购买到这种药效与格列宁几乎没有区别的仿制药,但在国内,这种印度的仿制药并没有得到国内药监部门的批准,因此会被视为假药处理。
吕受益虽然身患此疾,且知道这样的渠道,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他终究没有那样的胆略去购买,因此唆使急需用钱的程勇前往印度。
第一批药物很快就买回来了。为了赚取利润,进价元的格列宁,被程勇以0元的价格出售。但跟正版药的4万元售价相比,这已经是极为低廉的价格。
拥有渠道获得仿制药,并以远低于正版药的价格售出的程勇,便成为了众多慢粒白血病患者口中的“药神”。
尝到甜头的程勇与吕受益、黄毛、刘思慧、刘牧师五人组建了团队,更加高效地运营他们的生意。很快,高额的利润让团队中人都摆脱了曾经一度的困窘苦迫。
好景不长的是,买卖仿制药的行为惊动了正版药药商。在法律的压力下,程勇决定金盆洗手。一顿散伙饭之后,仿制药的销售权已转移到了一个黑心药贩子手中,价格也被提到了2万元。
买不起高价仿制药的吕受益不想拖累家人,选择了自杀。吕的死亡触动了程勇,程勇召集旧部,并以元的价格向患病群体售卖仿制药。
而此时,即便是仿制药,批发价也已经提高到元。这中间的差价,都是程勇自己掏腰包垫付。
程勇复出后不久,警察开始了调查缉捕。最终程勇被捕受审,终究还是被押上囚车送往看守所。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
剧情的错综复杂,人物性格的完整,让人觉得,电影中的角色,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甚至就存活在我们身边的小人物。而小人物身上真实的苦难与人性的升华,也是最为令人动容的。
程勇曾经说,他并不想做什么救世主,只是想要赚钱。
的确,最开始的程勇并不是出于高尚的目的而从事仿制药的兜售。他有他自己的苦。生活的压力,妻子与儿子的离开,父亲的病痛,让他自顾不暇。
他的团队多数也是因为个人自身的利益而加入团伙。吕受益和黄毛自身就是患者,而刘思慧是个单亲妈妈,为了救治患病的女儿而成为舞女出卖肉体。
程勇从来没有想到过他人的苦,也没想过他人的苦与自己有什么关系,那么也更不会去想解决他人的苦。
没有谁有资格指责这样的发心。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苍生得离苦,是超道德的菩萨发心。把自己的苦乐放在第一位才是绝大多数人的常见表现。
在目睹了病人们的痛苦后,在见证了病人们得到续命希望的喜悦后,程勇有了一些改变。
之前他在卖药时抽烟,却粗暴地要求前来购药的病人摘下口罩。而渐渐地,他会在病人前来购药时,主动熄灭香烟。
而吕受益的病苦死苦相继袭来,更是给他带来了直接而深刻的冲击。
人性是复杂的,也是奇妙的。这样的触动,彻底唤醒了他潜藏在人性之中,却被生活中诸多苦痛与麻木淹没掉的慈悲心。
程勇后来的卖药,已经不再计较自己可能因此破产,不再计较自己可能因此锒铛入狱,心中所想只是救人。但被拯救的,仅仅是那些被病苦折磨,被死苦威胁的病患吗?
不,由一个卑微得甚至有些猥琐的市井小民,到一个“药神”,被拯救的,还有程勇,还有在程勇内心深处尘封已久的慈悲。
程勇在受审时说:“我看着他们(病患)难受。”
此时的程勇,药神也好,走私犯也罢,这些名头都已经不重要。一种难得的光辉已经在他身上冉冉升起。
这种光辉正是大乘佛教所赞叹的一种精神:同体大悲。
正如佛法所说:“诸苦由贪自乐起,佛从利他心所生,故于自乐与他苦,如实交换佛子行。”明知到这样做会让自己失去当下的快乐,为了解决他人的苦也无所谓,这是极为难得的品质。
佛成道后在鹿野苑第一次说法,讲的便是苦集灭道的四圣谛。佛法的修行开始从知苦开始,而想要回小向大,却需要将其他众生的苦乐看得比自己更重。
苦难与苦难,或许因为背后具体的事因不同,但内心中的抗拒挣扎不乐意,有何区别呢?或许真如影片中所说,世间病只有一种,但禅风君认为,这种病不是贫穷,而是对自他的苦无法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