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第十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第十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要点1:   

分类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急性红白血病)和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要点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基本特点:贫血、部分白血病可见幼红细胞,例如M1、M6和M7;白细胞数多数增高,但有的病例可以正常,甚至减少,减少多见于M6和M7;出现大量幼稚细胞,特别是原始细胞是主要的特征,原始和幼稚细胞应超过30%;M3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可高达90%;M4原单和幼单细胞可占30%~40%,M5原单和幼单可占30%~45%。   血小板数均明显减少,但有的M7病例可正常,但可见到类似淋巴细胞的小巨核细胞,M6发展到红白血病期可见到畸形血小板;总的来说,Auer小体见于粒细胞白血病,尤其是M3更容易见到。

Auer小体形态(箭头所指)

  要点3:M1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可增生活跃甚至减低。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大于90%(NEC),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也减少。NEC是指非红系细胞。ANC是指所有有核细胞。   要点4:M2a型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非红系),早幼粒、中幼粒和成熟粒细胞大于10%,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此型白血病细胞的特征是形态变异及核质发育不平衡。

  要点5:M3的骨髓象:多数病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个别病例增生低下。分类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占30%~90%(NEC),早幼粒细胞与原始细胞之比为3:1以上。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早幼粒形态和柴捆样物质,即成束的Auer小体   早幼粒形态和柴捆样物质,即成束的Auer小体

  要点6:M4型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粒、单核两系同时增生,红系、巨核系受抑制。包括两种类型:①异质性白血病细胞增生型:白血病细胞分别具有粒系、单核系形态学特征;②同质性白血病细胞增生型:白血病细胞同时具有粒系及单核系特征。部分细胞中可见到Auer小体。   本病可分为4亚型:M4a、M4b、M4c、M4Eo。M4a以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及单核>20%(NEC)M4b以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粒+早幼粒细胞>20%(NEC)M4c具有粒系又具有单核系特征的原始细胞>30%(ANC)M4Eo除上述特征外,有颗粒粗大且圆、着色较深的嗜酸性粒细胞,占5%~30%(此类细胞常伴有粗大而多的嗜酸颗粒)

  要点7:M5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原单加幼单细胞大于30%。M5a以原单细胞为主,可大于80%(NEC或单核系细胞),幼单细胞较少。M5b中原单、幼单及单核细胞均可见到,原单细胞小于80%。白血病细胞中有时可见到1~2条细而长的Auer小体。M5骨髓象(注意原始单核细胞和幼稚单核形态特点)

  要点8:M6骨髓象(1)红血病期: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多数病例大于50%,粒红比例倒置,原红及早幼红多见,异型红细胞超过10%,而骨髓中红系细胞占30%即有诊断意义。   (2)红白血病期: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和粒系(或单核系)细胞同时呈恶性增生。大部分病例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原红、早幼红细胞次之;白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原粒(或原单核+幼单核)细胞占优势,大于30%(ANC),部分原始和幼稚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   要点9:M7骨髓象: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粒系及红系细胞增生均减低。巨核细胞系异常增生,全片巨核细胞可多达个以上,以原始及幼稚区核细胞为主。其中原始巨核细胞大于30%,根据分化程度分两种亚型:未成熟型:以原始巨核细胞增多为主;成熟型:原始巨核至成熟巨核细胞同时存在。

  要点10:   POX:过氧化物酶(主要染粒细胞)SB:苏丹黑B(主要染粒细胞)α-NBE:α-丁酸萘酚酯酶,属于非特异性酯酶染色(主要染单核细胞、巨核细胞)α-NBE+NaF:氟化钠对 α-NBE染色的抑制大于50%(主要鉴别急粒和急单,后者可被抑制)PAS:过碘酸-雪夫反应(根据阳性颗粒形状不同用于不同白血病鉴别)

  要点11:M1细胞化学染色:POX染色至少有3%原粒细胞POX阳性。   要点12:M2a型细胞化学染色   (1)P0X与SB染色:均呈阳性反应。   (2)PAS染色:原粒呈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为弱阳性反应。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成熟中性粒细胞的NAP活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4)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呈阳性反应。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NAE)可呈阳性反应,但强度较弱,且不被氟化钠抑制。   (5)Phi(ф)小体染色:原始和幼稚粒细胞内出现Phi(ф)小体(借此可鉴别急粒和急淋)。

  要点13:M3细胞化学染色:POX、SB、AS-D-NCE(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是粒细胞特异性酯酶染色)和ACP(酸性磷酸酶染色,主要用于毛白血病诊断)染色均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AS-D-NAE(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可呈阳性反应,但不被氟化钠抑制,α-萘酚丁酸酯酶染色(α-NBE)阴性,依次可与急单作鉴别。   要点14:M4细胞化学染色:   (1)POX、SB染色:原单和幼单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而幼粒细胞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2)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应用α醋酸萘酚为底物进行染色,原始和幼稚细胞呈阳性反应,其中原粒细胞不被氟化钠(NaF)抑制,而原单细胞可被NAF抑制。   (3)酯酶双重染色:可呈现醋酸萘酚酯酶阳性细胞、氯醋酸酯酶阳性细胞或双酯酶阳性细胞。

  要点15:M5细胞化学染色   (1)POX和SB染色:原单核细胞是阴性和弱阳性反应,而幼单细胞多数为阳性反应。   (2)PAS染色:原单细胞约多数为阴性反应。半数呈细粒状或粉红色弱阳性反应,而幼单细胞多数为阳性反应。(3)酯酶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其中α-丁酸萘酚酯酶(α-NBE)染色诊断价值较大。   要点16:M6细胞化学染色:幼红细胞PAS呈阳性反应,积分值明显增高,且多呈粗大颗粒、块状、环状或弥漫状分布。   要点17:M7细胞化学染色:有价值的细胞化学染色是5′-核苷酸酶、ACP和PAS为阳性,酯酶染色α-NAE阳性,并可被NAF抑制。MP0及SB染色阴性。(MPO染色是另一种髓过氧化酶染色,与POX同属于过氧化物酶染色)

  例题   目前认为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敏感的免疫标志是   A.绵羊红细胞受体   B.CD2、CD3   C.CD4、CD8   D.CD7、CyCD3   E.CD5

D

  M3型白血病的遗传学标志是   A.t(8;21)   B.t(15;17)   C.t(11q)   D.inv(16)   E.t(9;22)

B

  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时,骨髓中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小于或等于   A.1%   B.2%   C.3%   D.4%   E.5%

E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中   A.篮细胞(涂抹细胞)多见   B.可见到棒状小体(Auer小体)   C.柴捆样物质多见   D.火焰状细胞多见   E.小巨核多见

A

  L1型急淋细胞核特点不包括   A.较粗,每例结构较一致   B.规则   C.较疏松,每例结构较不一致   D.偶有凹陷或折叠   E.核仁小而不清楚,少或不见

C

  棒状小体(Auer小体)见于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严重感染   E.缺铁性贫血

B

  柴捆样细胞常见于   A.M1   B.M2   C.M3   D.M4   E.M5

C

  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检查依据是   A.骨髓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B.粒红比例明显增高   C.白血病细胞形态变异及核质发育不平衡   D.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比例超过30%(NEC)   E.白血病细胞中有时可见到1~2条细而长的Auer小体

D

  某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是POX阳性,α-NBE阳性,但后者可被NaF抑制,最可能的诊断是   A.M1   B.M2   C.M3   D.M5   E.M6

D

  酯酶双染色有助于诊断   A.M3   B.M4   C.M5   D.M6   E.M7

B   题解:   在同一张骨髓涂片上进行两种酯酶染色的方法称为双酯酶染色。一般采用一种特异性酯酶染色加一种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常用的有氯乙酸AS-D萘酚酯酶和α-醋酸萘酚酯酶双染色,氯乙酸AS-D萘酚酯酶和α-丁酸萘酚酯酶双染色。这种染色对诊断M4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一、A1

1、AML-M7的细胞化学染色特点是

A、PAS染色阴性

B、5’-核苷酸酶染色阳性

C、ACP染色阴性

D、SBB染色阳性

E、MPO阳性

2、AML-M6细胞化学染色,其幼红细胞的结果是

A、PAS染色阴性

B、POX染色强阳性

C、PAS染色阳性

D、SBB染色阳性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

3、AML-M6红白血病期骨髓中增生明显的是

A、网织红细胞

B、原始红细胞

C、早幼红细胞

D、中晚幼红细胞

E、异形红细胞

4、AML-M6血涂片及骨髓中幼红细胞常见的形态学异常是

A、巨幼样改变

B、Howell-Jolly小体

C、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D、核染色质明显固缩

E、细胞质嗜碱性增强

5、AML-M5a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NEC)百分数应

A、>30%

B、>50%

C、>60%

D、>80%

E、>90%

6、AML-M5b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应

A、<30%

B、<40%

C、<60%

D、<70%

E、<80%

7、AML-M5a血涂片及骨髓中最多见的原始及幼稚细胞是

A、幼稚单核细胞

B、幼稚淋巴细胞

C、原始单核细胞

D、原始淋巴细胞

E、早幼粒细胞

8、AML-M5的细胞化学染色特点是

A、PAS染色原始单核细胞多为阳性

B、POX染色强阳性

C、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被NaF抑制

D、SBB染色强阳性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不被NaF抑制

9、AML-M4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反应,可被NaF抑制的原始细胞是

A、原始粒细胞

B、原始红细胞

C、原始淋巴细胞

D、原始巨核细胞

E、原始单核细胞

10、AML-M4的白血病细胞主要表达的抗原在

A、粒系及单核细胞系统

B、淋巴细胞系统

C、浆细胞系统

D、巨核细胞系统

E、红细胞系统

11、下列符合AML-M4描述的是

A、粒、淋巴两系同时增生

B、粒、单核两系同时增生

C、淋巴、单核两系同时增生

D、淋巴、红系两系同时增生

E、粒、巨核两系同时增生

12、下列符合AML-M4Eo骨髓象特点的是

A、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B、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C、组织嗜碱细胞癌增多

D、浆细胞增多

E、淋巴细胞增多

13、下述AML-M3细胞化学染色正确的是

A、α-萘酸丁酸酯酶染色阳性

B、AS-D-NAE染色阴性

C、AS-D-NAE染色阳性,可悲氟化钠抑制

D、POX染色强阳性

E、POX染色阴性

14、最容易并发DIC的白血病是

A、AML-M1

B、AML-M3

C、AML-M4Eo

D、CML

E、ALL

15、AML-M2b骨髓白血病细胞特点是

A、以原始粒细胞增多为主

B、以幼稚单核细胞增多为主

C、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

D、幼稚淋巴细胞增多

E、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增多

16、AML-M2A成熟中性粒细胞的NAP活性应为

A、正常

B、明显升高

C、中度升高

D、不定

E、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17、AML-M2A原始粒细胞PAS染色结果应为

A、阳性反应

B、阴性反应

C、不定

D、阳性反应

E、弱阳性反应

18、AML-M2POX染色结果为

A、阳性反应

B、弱阳性反应

C、强阳性反应

D、不定

E、阴性反应

19、在FAB分型中,M2a骨髓中原始粒细胞的百分数(NEC)是

A、10%-30%

B、20%-70%

C、30%-90%

D、30%-80%

E、40%-70%

20、AML-M1POX染色原始细胞阳性率正确的是

A、>3%

B、>5%

C、>10%

D、>30%

E、>50%

21、AML-M1骨髓中最多见的原始细胞是

A、原始淋巴细胞

B、原始单核细胞

C、原始红细胞

D、原始粒细胞

E、原始巨核细胞

22、下列哪种细胞PAS染色呈强阳性反应

A、尼曼-匹克细胞

B、巨幼红细胞

C、红白血病时的幼红细胞

D、再生障碍性贫血时的幼红细胞

E、原始粒细胞

23、下列哪项是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最重要指标

A、PML-RARα融合基因

B、白血病细胞中的Auer小体

C、骨髓中其他细胞受抑制

D、骨髓增生程度活跃

E、M3的免疫学测定

2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一般检测不到下列哪种融合基因

A、PML-RARα

B、PLEF-RARα

C、Bcr/abl

D、NPM-RARα

E、以上融合基因都检测不到

25、大多数AML-M3特异性融合基因是

A、DEK-CAN

B、PML-RARα

C、PLEF-RARα

D、Bcr/abl

E、NPM-RARα

26、下列哪项符合M3的MIC分型

A、CD13+,CD33+,HLA-DR-,t(15;17),PML-RARα

B、CD13+,CD33+,t(8;21),AML/ETO

C、CD13+,CD33+,tnv(16),CBFB/MYH11

D、CD41+,CD33+,t(1;22)

E、CD13+,CD33+,t(6;9),DEK-LAE

27、下列AML-M2的常见染色体是

A、t(15;17)(q22;q21)

B、t(8;21)(q22;q22)

C、t(9;22)(q34;q22)

D、t(8;14)(q24;q32)

E、inv(16)(p13;q22)

28、下列哪种是M2b型白血病的特异性基因

A、PML-RARα

B、CBFB-MYH11

C、MLL-ENL

D、bcr-abl

E、AML1

2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急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比正常人增高

B、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和早期幼稚细胞显著增多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出现白血病“裂孔”现象

D、急性白血病骨髓可见红细胞系和血红蛋白减少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象退化细胞明显增多,篮细胞(涂抹细胞)多见

30、Auer小体易见于

A、ALL

B、CML

C、AML-M3

D、AML-M0

E、AML-M7

31、AML-M2a的细胞化学染色特点是

A、POX染色阴性

B、PAS染色:原粒呈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为弱阳性反应

C、NAP染色活性增加

D、α-NBE弱阳性,可被NaF抑制

3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b型具有的染色体核型是

A、t(8;21)(q22;q22)

B、t(11)(q23)

C、t(9;22)(q34;q11)

D、t(8;14)(q24;q32)

E、t(6;9)(p23;q34)

二、B

1、A.del(14)(q22;q23)B.t(9;22)(q34;q11)C.t(8;14)(q24;q32)D.t(8;21)(q22;q22)E.t(15;17)(q22;q21)

1、CML常出现的染色体畸形是

2、HCL常出现的染色体畸形是

3、AML-M2常出现的染色体畸形是

4、ALL-L3常出现的染色体畸形是

5、AML-M3常出现的染色体畸形是

2、A.“篮细胞”较其他类型白血病中多见B.形态学检查(含细胞化学)不能最后确诊C.骨髓中红系细胞>50%,可见幼红细胞呈巨幼样变D.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为主,此类细胞≥30%NECE.骨髓中原粒细胞占NEC的≥90%

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7、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1型

8、急性红白血病M6型

3、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E.红白血病

9、绿色瘤最常见于

10、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常见于

11、皮肤损害和口腔黏膜病变最常见于

4、A.t(8;14)B.t(9;22)C.t(14;18)D.t(15;17)E.t(11;14)

1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见染色体易位是()。

5、A.AS-DAE染色呈阳性,且被NaF抑制B.PAS染色红系呈强阳性反应C.AS-D-NCE染色呈阳性D.POX多呈阴性反应,PAS反应产物为红色粗颗粒状或块状,底色不红E.ACP染色呈阳性,且不被L酒石酸抑制

1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见

1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见

1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可见

16、红白血病可见

答案部分

一、A1

1、

B

AML-M7的细胞化学染色特点是5’-核苷酸酶、ACP、PAS染色阳性,酯酶染色ANAE阳性,并可被NaF抑制。MPO及SB染色阴性。

2、

C

AML-M6细胞化学染色幼红细胞PAS染色阳性。

3、

D

AML-M6红白血病期见到各阶段的幼红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为多,且形态异常。

4、

A

M6骨髓幼红细胞的形态奇特并有巨幼样变。

5、

D

AML-M5a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NEC)百分数应>80%。

6、

E

AML-M5b中原单、幼单及单核细胞均可见到,原单细胞细胞小于80%。

7、

C

AML-M5a以原单细胞为主,可大于80%(NEC或单核系细胞),幼单细胞较少。

8、

C

AML-M5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被NaF抑制。

9、

E

AML-M4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原始和幼稚细胞呈阳性反应,其中原粒细胞不被NaF抑制,而原单细胞可被NAF抑制。

10、

A

AML-M4白血病细胞主要表达粒、单系抗原CD13、CD14、CD33、HLA-DR,部分表达CD9。

11、

B

AML-M4粒、单两系同时增生,红系、巨核系受抑制。

12、

A

AML-M4Eo有颗粒粗大且圆、着色较深的嗜酸性粒细胞,占5%-30%(此类细胞常伴有粗大而多嗜酸颗粒)。

13、

D

AML-M3细胞化学染色POX、SB、AS-D-NCE和ACP染色均呈阳性或强阳性。

14、

B

AML-M3的出血比ALL和AML其他亚型更严重而多见,其明显出血往往与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不相适应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破坏(尤在化疗开始后),大量促凝物质和组织因子释放可使50%~75%的M3病例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伴原发纤维蛋白溶解,偶尔DIC也出现于AML其他亚型如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15、

C

AML-M2b骨髓白血病细胞特点是以异常中性中游离细胞为主,≥30%(NEC)。

16、

E

AML-M2A成熟中性粒细胞的NAP活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17、

B

AML-M2A原始粒细胞PAS染色结果为阴性反应。

18、

A

AML-M2POX染色呈阳性反应。

19、

C

在FAB分型中,M2a骨髓中原始粒细胞的百分数(NEC)是30%-90%。

20、

A

AML-M1POX染色至少有3%原始细胞呈阳性。

21、

D

AML-M1最常见的原始细胞是原始粒细胞。

22、

C

红白血病时的幼红细胞细胞PAS染色呈强阳性反应。

23、

A

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验:约70%~90%的APL具有特异性的染色体易位t(15;17),是APL特有的遗传学标志。t(15;17)染色体易位使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发生断裂,与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

24、

C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细胞有t(9;22)(q34;q11)易位形成的费城染色体(Phchromosome)和BCR/ABL融合基因。

25、

B

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验约70%~90%的APL具有特异性的染色体易位t(15;17),是APL特有的遗传学标志。t(15;17)染色体易位使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发生断裂,与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

26、

A

M3的髓系标志为主CD13、CD33、MPO、CD68等阳性,而HLA-DR、CD34为阴性者。其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验显示:约70%~90%的APL具有特异性的染色体易位t(15;17),是APL特有的遗传学标志。t(15;17)染色体易位使17号染色体上的A酸受体基因(RARα)基因发生断裂,与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

27、

B

AML-M2的常见染色体是t(8;21)(q22;q22)。

28、

E

M2b型白血病基因诊断的标志为AML1基因重排。

29、

A

急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高低依白血病类型不同而不同。

30、

C

M3的实验诊断血象: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呈轻度到中度减少,部分病例为重度减少。白细胞计数大多病例在15×/L以下,分类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可高达90%,Auer小体易见。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

31、

B

细胞化学染色(1)POX与SB染色:均呈阳性反应。(2)PAS染色:原粒呈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为弱阳性反应。(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成熟中性粒细胞的NAP活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4)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呈阳性反应。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NAE)可呈阳性反应,但强度较弱,且不被氟化钠抑制。(5)Phi(ф)小体染色:原始和幼稚粒细胞内出现Phi(ф)小体。(6)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验:特异性染色体重排t(6;9)约见于1%的AML,主要为本型。

32、

A

t(8;21)(q22;q22)易位是M2b的一种常见非随机染色体重排,其检出率高达90%。

二、B

1、

B

CML常出现的染色体畸形是t(9;22)(q34;q11)。

A

HCL常出现的染色体畸形是del(14)(q22;q23)。

D

AML-M2常出现的染色体畸形是t(8;21)(q22;q22)。

C

ALL-L3常出现的染色体畸形是t(8;14)(q24;q32)。

E

AML-M3常出现的染色体畸形是t(15;17)(q22;q21)。

2、

A

篮细胞(涂抹细胞)多见,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征之一。

E

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NEC),早幼粒细胞很少,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POX或SB(+)的原始细胞>3%

C

急性红白血病红血病期的骨髓象可见: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多数病例大于50%,粒红比例倒置,原红及早幼红多见,异型红细胞超过10%,而骨髓中红系细胞占30%即有诊断意义。

3、

B

绿色瘤最常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常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皮肤损害和口腔黏膜病变最常见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A

绿色瘤最常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常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皮肤损害和口腔黏膜病变最常见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

绿色瘤最常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常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皮肤损害和口腔黏膜病变最常见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4、

D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70%~90%的APL具有特异性的染色体易位t(15;17),是APL特有的遗传学标志。

5、

C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OX、SB、AS-D-NCE和ACP染色均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AS-D-NAE可呈阳性反应,但不被氟化钠抑制;α-萘酚丁酸酯酶染色阴性。

D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骨髓糖原(PAS)染色显示,约20%~80%的原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

A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应用α-醋酸萘酚为底物进行染色,原始和幼稚细胞呈阳性反应,其中原粒细胞不被NaF抑制,而原单细胞可被NaF抑制。

B

红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为:幼红细胞PAS呈阳性反应,积分值明显增高,且多呈粗大颗粒、块状、环状或弥漫状分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wih.com/fyyf/13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