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测报告系列解读之血小板分析

血小板(bloodplatelet),简称PLT,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体积小,无细胞核,直径为2-3微米。血小板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计数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L。

临床意义:

1.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

2.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戈谢病等,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临床上,血小板聚集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情况较常见,虽肉眼不可见血液凝集,但血片显微镜下镜检可以见血小板成堆聚集。此种情况需要检验人员细心分辨、认真镜检,以排除血小板假性减低的情况。

此外,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对于疾病的诊断也具有一定价值。

大医二院官方







































治白癜风最好的方法
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wih.com/fyzz/790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