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2016直击现场我国低剂量C
本文为《中国医学论坛报》为“年美国血液病学会年会(ASH)”特别策划!
中国之声47例复发/难治B-ALL接受低剂量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基因工程修饰T细胞(CAR-T)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摘要号:)研究发布时间:当地时间12月5日7:00AM研究简介:
从年7月31日~年7月15日,47例复发/难治B细胞急性淋巴白血病(B-ALL)患者接受了CAR-T治疗。CAR-T细胞的制备是:通过CD3和CD28抗体对患者(6~8)X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激活达24h,随后通过编码抗CD19-4-1BB-CD3zeta的慢病毒载体进行转导,并且在含有IL-2、IL-7、IL-15、IL-21的无血清介质中培养5~6天。患者接受的CAR-T细胞数为10(0.5~)X/kg(最近的15例均接受1X/kg)。中位观察天,结果发现,本研究所用的CAR-T治疗方案对复发/难治B-ALL患者带来的完全缓解(CR)率、不完全血液学恢复的完全缓解(CRi)率和完全分子学缓解(CMR)率都很高,并且可以克服此前存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复杂染色体核型异常、不良基因突变、遗传易感性基因突变、髓外白血病等)带来的不良预后的影响。患者可安全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从而可能实现治愈。
对话作者
抗CD19CAR-T细胞治疗的奋斗之路
——医院童春容主任医师
童春容主任医师首先为《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介绍了她对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爱和奋斗经历,“我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工作已有二十余年,一直在肿瘤免疫治疗、尤其是急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道路上奋斗着。但长期以来,我们开展的免疫治疗只能对第1次完全缓解期(CR1)患者的微小残留病(MRD)有清除作用,从而提高其治愈率,而对难治/复发患者则一筹莫展。1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CarlH.June教授首先采用抗CD19的CAR-T治疗1例晚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持续CMR期达1年以上。自美国这例CAR-T治疗成功病例公布后,为了使我国的患者获益,我们也一直在想办法开发技术。3年前曾和有关单位合作,尝试治疗了两例复发/难治B-ALL,疗效不好,因为基因载体技术的成功制备并非一日之功。两年前,在查询全球关于抗CD19的CAR-T治疗的临床试验的文献后,我们向具有丰富基因治疗载体研发和制备经验的上海雅科生物技术公司提出希望请其开发第2代编码抗CD19-4-1BB-CD3zeta的慢病毒载体,由张鸿声教授带领该团队完成了体外及动物试验,证明了有效性及安全性,然后我们用复发/难治B-ALL患者原代白血病细胞及正常细胞在体外证明了该载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从年7月开始第1例,截至今年7月15日,我们通过不断改进和调整方法,一共治疗47例,最近15例都是%缓解,没有死亡,疗效居全球之首。我们使用的细胞数远远低于已有文献的报告,并且整个细胞培养周期只需要6~7天,这将大大降低成本,有利于在中国推广和开展。我们的研究还在继续进行。本次ASH年会上,我们有两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另一项研究(摘要号)是探讨CAR-T治疗之后达CR的患者进行移植的疗效。为了避免治疗CR之后复发,我们对患者达到CR后进行了移植治疗。相比未发生复发患者的移植疗效,通常复发患者移植的疗效差,但在这项研究中,之前都是无药可治的复发/难治B-ALL患者通过CAR-T治疗带来CR后进行移植的效果达到了CR1后接受移植的疗效,可以说这是突破性的进展。”
本研究中患者输注的CAR-T细胞数远低于此前文献报告的细胞数,对此,童春容主任医师解释,“对于输注的细胞数的确立,我们是基于国内外文献的报告,并且出于对CAR-T治疗的安全性也就是减少CRS发生的考虑,降低了回输的CAR-T细胞数,在此后平衡有效、无效与副作用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将细胞数调整为1×/Kg,并要求入组及治疗的患者血液白血病细胞比例<30%、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未提示肿块及其他严重疾病。此后接受CAR-T治疗的患者全部达到CR且无死亡,因此我们认为,1×/Kg是比较安全的回输细胞数,输注合适的CAR-T数目和患者选择对于该治疗方案安全有效的实施非常重要。二十多年做免疫细胞培养的经验使我们所用的培养方法具有特殊性,培养了更多中央记忆型T细胞可能是本研究中回输细胞数即使明显低于已有的文献报告但也有效的原因之一。”
对于将来的展望,童春容主任医师非常感慨地说,“我希望将来通过免疫治疗能治愈更多的患者而尽可能不需要移植,但当前CAR-T治疗还不能实现这个目标,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他免疫治疗技术。”
(采写:《中国医学论坛报》许景红)
本文转自“壹生”平台
编辑:超大荷包蛋
转载仅作分享!如侵请联系我们
北京中科医院坑郑州白癜风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