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生物大考,24种动物你能拿几分

提到云南,你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大理、丽江的美丽风光,或是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其实除了美景,云南还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这里有着许多可爱的珍稀动物,看看下面的24种小动物,你都认识哪些?

快来告诉小森你认识多少种,顺便聊下感想。认识10种以上的森友可以在下一篇文章中露出哟。等你来炫!

素有“动物王国”美誉的云南,有陆生脊椎动物种,其中重点保护动物种,约占全国的55.4%。因此,保护野生动植物、打击跨境倒卖也成了各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有些动物已经濒临灭绝,如果未来你有机会看到下面这些小动物,请记得一定不要伤害他们。

1.云豹

云豹为哺乳纲的猫科动物,为豹亚科最小。数量稀少,属濒危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列入CITES附录I物种。因身体两侧有6个云状的暗色斑纹,故而得名。

树栖性较强,善攀爬。常从树上跃下捕食猴、鸟、鼠、野兔、小鹿等小型哺乳动物,偶尔偷吃鸡、鸭等家禽。独居,夜行。虽然它的名字有豹这个字,但它不属于豹属,而是独立的云豹属。

2.花面狸

花面狸即果子狸,俗称破脸狗,玉面狸。属于食肉目、灵猫科、花面狸属的一种珍贵的野生动物。体色为黄灰褐色,身体略胖,颈部粗短,和身体不易区分。

由于森林的砍伐,栖息地缩小,野生数量明显下降。列入CITES附录Ⅲ物种。善攀援,在树枝间攀跳自如。夜晚活动觅食,食性杂,主要食浆果、榕果,偶食小鸟和鸟卵。云南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3.独龙牛

独龙牛是印度阿萨姆、缅甸北部和云南西北部的特有种,为半野生牛类。数量稀少。主要栖息在林缘灌丛和草坡地带,很少进入浓密大林区。以青鲜嫩植物枝叶和细竹叶为食。国内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

4.云南兔

云南兔,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栖息于农田附近的山麓、丘陵灌丛或草丛中。巢穴呈盘状,位于地面稍凹陷处。成对活动。

主要在夜晚外出觅食,食物以嫩草、小灌木的嫩枝叶为主,也会盗食农作物如麦苗、玉米苗和大豆等。夏秋繁殖,每年2~3胎,每胎1~4仔。

5.画眉

画眉鸟是雀形目画眉科的鸟类,属CITES附录Ⅱ物种。栖息于山丘的灌丛和村落附近的灌丛或竹林中,机敏而胆怯,不善作远距离飞翔。多单个或成对活动。

雄鸟在繁殖期常单独藏匿在杂草及树枝间极善鸣啭,声音十分洪亮,歌声悠扬婉转,非常动听。分布于云南的大部分地区,为留鸟。

6.白喉噪鹛

白喉噪鹛,中型鸟类。前额或整个头顶棕栗色,其余上体橄榄褐色。颏、喉白色,胸具橄榄褐色横带,腹辉棕色或棕白色。外侧四对尾羽具宽阔的白色端斑。

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取食植物的果实、种子等。繁殖期5~7月,在林下灌木或距地不高的小树枝杈上营巢。分布于云南大部分地区,为留鸟。

7.蓝喉太阳鸟

蓝喉太阳鸟,小型鸟类。栖息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稀树灌丛中,也常见于河边和公路边的乔木树丛和竹丛中,多单个或成对活动觅食,常在开花的树丛或森林中层以上的寄生植物花丛中活动,以花蜜、花蕊和昆虫等为食。云南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为留鸟。

8.黄胸织布鸟

黄胸织布鸟为文鸟科织布鸟属的鸟类。因雌雄鸟均可如织布一样编织精巧而细密的鸟巢而得名。嘴粗厚呈锥状,两翅和尾较短。

栖息于热带地区的农田、草丛等地。喜结群活动,嗜吃谷物与其它植物种子,也兼食部分昆虫。巢呈葫芦状,用草丝编织而成。窝卵数2~4枚,卵呈白色。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为留鸟。

9.楔尾绿鸠

楔尾绿鸠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山区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常单独、成对或成结小群活动。以植物种子和浆果为主食。繁殖期4~8月,在乔木上营巢,每年繁殖两窝,每窝产卵2枚。广布于云南大部分地区,为留鸟。   

10.黑尾蜡嘴雀

黑尾蜡嘴雀又名蜡嘴、小桑嘴、皂儿(雄性)、灰儿(雌性)。该物种雄雌异形异色。中型鸟类。嘴粗大、黄色。

栖息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也见于村寨、道路、耕地、果园和庭院附近的疏林、竹林和高树上。以植物的果实、种子等为食,也取食部分昆虫。云南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为旅鸟、冬候鸟。

11.凤头潜鸭

凤头潜鸭,云南省有益的和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是中等体型矮扁结实的水鸭。头带特长羽冠,雄鸟亮黑色,腹部及体侧白。

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宽阔的水域,常结成数百只的大群在水面上随波漂游,有时也与其它鸭类混群活动。善于游泳和潜水,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部及滇中高原等地,为冬候鸟。

12.花脸鸭

花脸鸭属小型鸭类,个体较绿翅鸭稍大,而较针尾鸭稍小。属CITES附录II物种。雄鸭繁殖羽极为艳丽。

食物以各类水生植物的芽、嫩叶、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吃螺、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在云南仅零星记录于昆明滇池、蒙自、丽江拉市海,为罕见冬候鸟。

13.紫沙蛇

紫沙蛇为游蛇科紫沙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茶斑大头蛇、懒蛇、褐山蛇。

一般栖息于海拔m以下的低山林荫下水草丰茂处,农耕区与森林交界的多灌丛、草丛,且落叶多的环境中,行动迟缓。国内分布较广,在云南分布于滇西、滇南和滇中等地。

14.银环蛇

银环蛇,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

隶属于眼镜蛇科Elapidae环蛇属,剧毒蛇类。生活于海拔m以下的平原或山地。银环蛇在夜间活动,多栖息水边,以鱼、蛙、蛇、鼠为食物。卵生,繁殖期在8-9月。云南分布于滇中、滇南、滇东南等地区。

15.灰鼠蛇

灰鼠蛇,是游蛇科鼠蛇属的一种无毒蛇,又称过树龙。行动敏捷,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袭击人。据介绍,灰鼠蛇在被捉住时,具有断尾逃逸的习性。

其生活在海拔-m的山区,常见于农耕区和居民住宅附近,以及灌丛或树上。主食鼠类以及蜥蜴等。云南中部、西部、南部、东南部等地均有分布。

16.王锦蛇

王锦蛇是一种游蛇科蛇类,隶属于游蛇科Colubridae。锦蛇属体大凶猛,遇到同类会相互残杀。

分布在海拔m以下的山区。常在山区灌丛丛生的环境中捕食蛙类、蜥蜴类、蛇类、鸟类和鼠类等。卵生,8月产卵。国内分布广泛,云南各地均有分布。

17.山溪鲵

山溪鲵为小鲵科Hynobiidae山溪鲵属的动物,俗名雪鱼、羌活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常栖息于山溪及池沼中石块下、树根下、苔藓中或泉水的石穴里。云南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地区。

生活时山溪鲵体色变异较大,一般为橄榄绿色,背面有深色细点纹交织成麻斑;腹面色较浅,麻斑少。液浸标本棕灰色或深棕色,麻斑清晰。

18.云南臭蛙

云南臭蛙是蛙科Ranidae臭蛙属的两栖动物。生活在海拔-m森林郁闭的山溪或水塘附近,或小型瀑布下的水塘附近。云南除北部和西北部外都有分布。

19.滇蛙

滇蛙属于蛙科Ranidae蛙属的两栖动物,生活适应能力强,在稻田中容易发现其踪迹。在云南分布于滇中、滇西、滇西北、滇东等地区。

滇蛙与我国北方常见的黑斑蛙相似,指趾纤细,指端尖。有趣的是滇蛙的指、趾尖通常皮肤磨损,露出指骨。

20.锯腿小树蛙

锯腿小树蛙为树蛙科Rhacophoridae小树蛙属的两栖动物。生存的海拔范围为-1米;一般栖息于灌木林地带,常栖息在灌木枝叶或藤本植物及杂草的叶片上。在云南主要分布于滇南、滇东南。

21.统帅青凤蝶

统帅青凤蝶,是凤蝶科青凤蝶属的一种中型蝴蝶,多出现于林区。寄主为多种木兰科和番荔枝科的植物;成虫访花,飞行快速,春夏秋季出现。

青凤蝶属的种类体型中到大型,本种翅正面黑色或黑褐色,散在黄绿色斑,后翅有短的尾突一个。多用于蝴蝶工艺品,分布于云南大部分地区。

22.幻紫斑蝶

幻紫斑蝶从不同的角度看翅面色泽多有变化,甚为奇幻。从河谷到海拔米的山地多能见其踪影,喜阳光充足、干燥微风的山地活动,访花时不停扇动两翅,栖息多选干枯树叶或类似颜色的杂物。幼虫取食弓果藤属、夹竹桃属、榕属和茜草科、榆科的一些植物。云南南部、东南部等地均有分布。

23.木棉丛角天牛

木棉丛角天牛是国产天牛中较美丽的一种,体背面橄榄色,有时候绿中带蓝色,但一般或多或少带紫铜色,尤以鞘翅上为显著;腹面底色紫黑,被红与蓝色绒毛。

生活于亚热带森林中,森林和经济林木的害虫,寄主植物有:木棉,香椿,栎,柳,桤木,合欢,木荷,桃等。云南省主要分布在滇西、滇中、滇东南和滇东北等地。 

24.巨红蝽

巨红蝽的雄虫腹部极延长,远超过前翅,雌虫则较宽短。雄虫触角极长。全身红色至朱红色,小盾片、前胸背板中部的一个亚三角形斑和革片中央一列三角形大斑、前翅膜片、足和腹节接缝处斑纹棕黑至黑色。寄主植物有棉花、刺茄、竹笋等。在云南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

本文据百度及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资料原创整编,转载请标注来源:重返森林(ID:ToForests)。

重返森林,回归本真。本平台内容整编自网络资源,旨在传递自然科普知识、促进环保公益发展,不涉及商业用途。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查看:

这些又萌又惨的动物漫画要出日历了!

感谢您分享至朋友圈及







































白癜风治疗方法哪种好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wih.com/fyzz/30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