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

点击上方蓝色字“双合盛业”   2、牡蛎中所含丰富的牛黄酸有明显的保肝利胆作用,这也是防治孕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良药;   3、所含的丰富微量元素和糖元,对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矫治孕妇贫血和对孕妇的体力恢复均有好处;   、牡蛎又是补钙的最好食品,它含磷很丰富,由于钙被体内吸收时需要磷的帮助,所以有利于钙的吸收;   5、牡蛎还含有维生素B12,这是一般食物所缺少的,维生素B12中的钴元素是预防恶性贫血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因而牡蛎又具有活跃造血功能的作用;   6、牡蛎中所含的蛋白质中有多种优良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有解毒作用,可以除去体内的有毒物质,其中的氨基乙磺酸又有降低血胆固醇浓度的作用,因此可预防动脉硬化;

7、牡蛎提取物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能降低高血脂病人的血脂和血中TXA2含量,有利于胰岛素分泌和利用,又能使恶性肿瘤细胞对放射线敏感性增强,并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

食用功效

催情圣品生蚝(牡蛎)亦是大情圣卡萨诺瓦的毕生之至爱,这家伙能一天周游在十数美女身边的秘诀也许归功于其每日生吞0只生蚝。牡蛎之美在其鲜,所以那些“食用前最好要烹煮5分钟以上”基本属于不懂美味、不切实际的“安全谬论”。世界上最好的牡蛎产自欧洲、北美与日本,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这些可靠卫生的产地吃的话,你只能忍受产生下泻、呕吐与反胃等现象之苦了。现在的养殖环境和海洋正在遭受工业污染,而牡蛎正如其身体般,是个污染回收站。

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徵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煅牡蛎收敛固涩,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   1、益阴潜阳,用于阴虚阳亢引起的烦躁、失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潮热盗汗。

2、收敛固涩,治疗虚汗、带下、遗精。

3、软坚散结,可治疗结肿、包块、痰火瘰疬。

注意事项

牡蛎,又称为“海里的牛奶”。其富含大量蛋白质和人体所缺的锌。食用牡蛎可防止皮肤干燥,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分解黑色素。它是难得的美容圣品。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为生牡蛎居高风险食物之首。因其含有两种破坏力极大的病原体:诺罗病毒和霍乱弧菌。诺罗病毒可能引起胃肠炎。霍乱弧菌可引发高烧、感染性休克、皮肤溃烂性水泡,甚至可引起致命性的败血症。

牡蛎鉴别鉴别要点

长牡蛎、近江牡蛎和大连湾牡蛎的主要特征是:长牡蛎为长条形,长度可达35cm,鳞片坚厚呈层状、质硬,断面层状洁白、味微咸;而近江牡蛎则多呈类圆或卵圆形,鳞片呈同形环状,层层相叠;大连湾牡蛎则为类三角形,鳞片稍坚呈水波状。三者形状迥异,较易区分。

药物应用鉴别

1.龙骨与牡蛎,二者功能相似,常相须为用,以治阳亢眩晕,惊悸狂躁,心烦不眠,以及各种虚弱滑脱症。但龙骨入心以镇心安神见长,不能软坚散结,其益阴作用也不及牡蛎,故阴虚发热者少用;牡蛎咸以软坚散结,为治瘰疬痰核、胁下痞硬所常用。

2.牡蛎与石决明,二者均贝壳类,都有平肝潜阳的功能,对于阴虚阳亢所致头目眩晕等证,均可配伍应用。然而牡蛎益阴制阳之功效强,且有良好的软坚散结和收敛固涩作用;石决明以益阴明目见长。

名典鉴别

1、《神农本草经》:“牡蛎味咸平。一名蛎蛤,生池泽。”

2、梁·《名医别录》曰:“牡蛎生东海池泽,采无时。”

3、陶弘景曰:“今出东海,永嘉、晋安……十一月采,以大者为好。其生着石,皆以口向上。举以腹向南视之,口斜向东,则是左顾。出广州南海者亦同,但多右顾。”

、雷学攴曰:“有石牡蛎、头边皆大,小夹沙石,真似牡蛎,只是圆如龟壳。”

5、五代·韩保升曰:“又有蜉蛎,形短,不入药用。”

6、宋·苏颂曰:“今海旁皆有之,而通、泰及南海、闽中尤多。皆附石而生,魂礧相连如房,呼为蛎房。晋安人呼为壕莆。初生止如拳石,四面渐长,有至一二丈者,崭岩如山,俗呼壕山。每一房内有肉一块,大房如马蹄,小者如人指面。每潮来,诸房皆开,有小虫入,则合之以充腹。海入取者,皆凿房以烈火逼之,挑取其肉当食品,其味美好,更有益也。海族为最贵。”

7、明·李时珍曰:“南海人以其蛎房砌墙,烧灰粉壁,食其肉谓蛎黄。”

8、清·《本草从新》:多言功用主治,未及形态。仅言“肉名蛎黄,味美且益人,为海上品。”

快速鉴别

1、长牡蛎:

图册牡蛎图册(18张)

壳大型、坚厚,长条形或长卵圆形,背腹缘几乎平行,一般壳长为壳高3倍;壳长:左壳30~35cm右壳22~33cm。壳高:左壳9.5~10cm,右壳8.5~9.5cm。右壳较平如盖,壳外面鳞片尖厚,自壳顶向后缘环生,呈波纹状,排列稀疏,但趋向愈合,无纵褶;壳面平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壳内面瓷白色,有脊或无;壳顶两侧无小齿。闭壳肌痕大,呈蹄形,瓷白、紫棕色或黄色等,位于壳的后部背侧。左壳稍凹或很深,壳外面鳞片较右壳更粗大,但形状相同;壳内面顶部具宽大而长的韧带槽,长度为宽度的2倍以上,颜色与右壳相同,无臭,味微咸。

2、近江牡蛎:贝壳大形,坚厚,呈圆形、卵圆形、三角形和长形不等。壳长:左壳13~2cm,右壳12~2cm。壳高:左壳9~15cm,右壳8.5~1cm。右壳较左壳小,略扁平,壳外表环生同心状鳞片,形状随年龄不同而变化,一至二年生个体鳞片扁平薄脆,有的呈游离状,二至数年个体鳞片平坦,有的在后缘起伏或微波状;多年生个体鳞片完整,层层相叠,坚厚如石。壳面具灰、青、紫、棕等色彩。壳内面白色,边缘有的具灰紫色,无齿,闭壳肌痕大,肾形或半圆形,紫黑色,位于中部背侧。左壳较右壳大、厚,同心鳞片与右壳类似,但层次少。壳内面白色,有的周围呈灰紫色。

各家论述

1.张元素: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则渴饮不思,故蛤蛎之类能止渴也。

2.《汤液本草》:牡蛎,入足少阴,咸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故能去胁下之硬;以茶引之,能消结核;以大黄引之,能除股间肿;地黄为之使,能益精收涩、止小便,本肾经之药也。

3.《本草纲目》记载:牡蛎肉多食之,能细活皮肤,补肾壮阳,并能治虚,解丹毒。中医认为牡蛎的肉具有很好的食疗价值,是一味非常好的滋阴、补血,而且还能激发情欲的食物,特别适用于虚劳、虚损的病患和那些阴虚、血亏、气血不足的人。

.《本草经疏》:牡蛎味咸平,气微寒,无毒,入足少阴、厥阴、少阳经。其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留热在关节去来不定、烦满、气结心痛、心胁下痞热等证,皆肝胆二经为病。二经冬受寒邪,则为伤寒寒热;夏伤于暑,则为温疟洒洒;邪伏不出,则热在关节去来不定;二经邪郁不散,则心胁下痞;热邪热甚,则惊恚怒气,烦满气结心痛。此药味咸气寒,入二经而除寒热邪气,则营卫通,拘缓和,而诸证无不瘳矣。少阴有热,则女子为带下赤白,男子为泄精,解少阴之热,而能敛涩精气,故主之也。

5.《本经逢原》:牡蛎,《本经》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是指伤寒发汗后寒热不止而言,非正发汗药也。仲景少阳病犯本,有柴胡龙骨牡蛎汤,《金匮》百合病变渴,有栝萎牡蛎散,用牡蛎以散内结之热。即温疟之热从内蕴,惊恚之怒气上逆,亦宜咸寒降泄为务。其拘缓鼠痿、带下赤白,总由痰积内滞,端不出软坚散结之治耳。

6.《本草思辨录》:鳖甲、牡蛎之用,其显然有异者,自不致混于所施,惟其清热软坚,人每视为一例,漫无区分,不知此正当明辨而不容忽者,《本经》于鳖甲主心腹症瘕坚积,于牡蛎主惊恚怒气拘缓。仲圣用鳖甲于鳖甲煎丸,所以破症瘕。加牡蛎于小柴胡汤,所以除胁满。由斯以观,凡鳖甲之主阴蚀,痔核,骨蒸者,岂能代以牡蛎。牡蛎之主盗汗,消渴,瘰疬颈核者,岂能代以鳖甲。鳖甲去恶肉而亦敛溃痈者,以阴既益而阳遂和也。牡蛎治惊恚而又止遗泄者,以阳既戢而阴即固也。

7.《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痿,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

⒏《名医别录》: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

9.《药性论》:主治女子崩中。止盗汗,除风热,止痛。治温疟。又和杜仲服止盗汗。病人虚而多热,加用地黄、小草。

10.《本草拾遗》:捣为粉,粉身,主大人小儿盗汗;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11.《海药本草》: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寒热痰,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痫。

11.《珍珠囊》:软痞积。又治带下,温疟,疮肿,为软坚收涩之剂。

12.《本草纲目》: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瘕积块,瘿疾结核。

13.《医学衷中参西录》:止呃逆。

1.《现代实用中药》:为制酸剂,有和胃镇痛作用,治胃酸过多,身体虚弱,盗汗及心悸动惕。对于怀孕妇及小儿钙质缺乏与肺结核等有效。

15.西方称其为“神赐魔食”,日本人则称其为“根之源”,还有“天上地下牡蛎独尊”的美誉。在欧洲,也有男女青年约会之前吃牡蛎的这种风俗,他们把牡蛎称为催情剂。

16.现代医学认为牡蛎有七大功效:1、强肝解毒;2、提高性功能;3、淤血净化;、恢复疲劳;5、滋容养颜;6、提高免疫;7、促进新陈代谢。

临床应用

1.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该品质重能镇,有安神之功效,用治心神不安,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常与龙骨相须为用,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亦可配伍朱砂、琥珀、酸枣仁等安神之品。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该品咸寒质重,入肝经,有平肝潜阳,益阴

之功。用治水不涵木,阴虚阳亢,头目眩晕,烦躁不安,耳鸣者,常与龙骨、龟甲、白芍等同用,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亦治热病日久,灼烁真阴,虚风内动,四肢抽搐之症,常与生地黄、龟甲、鳖甲等养阴、息风止痉药配伍,如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3.痰核,瘰疬,瘿瘤,症瘕积聚。该品味咸,软坚散结。用治痰火郁结之痰核,瘰疬,瘿瘤等,常与浙贝母、玄参等配伍,如消瘰丸(《医学心悟》);用治气滞血瘀的症瘕积聚,常与鳖甲、丹参、莪术等同用。

.滑脱诸证。该品煅后有与煅龙骨相似的收敛固涩作用,通过不同配伍可治疗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等滑脱之证。用治自汗,盗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等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方》),亦可用牡蛎粉扑撒汗处,有止汗作用;治肾虚遗精,滑精,常与沙苑子、龙骨、芡实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治尿频,遗尿可与桑螵蛸、金樱子、益智仁、龙骨等同用;治疗崩漏,带下证,又常与海螵蛸、山茱萸、山药、龙骨等配伍。

此外,煅牡蛎有制酸止痛作用,可治胃痛泛酸,与乌贼骨、浙贝母共为细末,内服取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

禁忌:不宜多服久服,以免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宜:体质虚弱儿童,肺门淋巴结核,颈淋巴结核,瘰疬者宜食;阴虚烦热失眠,心神不安者宜食;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宜食,因牡蛎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抗癌海产品;宜作为美容食品食用;糖尿病人,干燥综合症患者宜食;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患者宜食;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和怀孕期间宜食。

忌:急慢性皮肤病患者忌食;脾胃虚寒,慢性腹泻便池者不宜多吃。

药理作用

1.生吃牡蛎是很多国家的传统,据说可以提高男性功能。其实,牡蛎中的活性肽对人体有多种功能,生吃只是获取了很少一部分营养保健功能,大部分由于人体胃酸的破坏作用,而没有被人体吸收利用。

为了获得牡蛎的有效营养素,用新鲜的牡蛎肉,在常温下进行酶解,筛分获得多种牡蛎多肽的混合物。此混合物通过特殊的生物转化技术,形成大小均等的小分子肽,同时获得在胃酸环境下不易被破坏的能力,使之能在活性状态下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修复及营养细胞的保健功效。

2.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 牡蛎所含的碳酸钙有收敛、制酸、止痛等作用,有利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动物实验证明:牡蛎制剂白牡片能治疗豚鼠实验性溃疡和防止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发生,并能抑制大鼠游离酸和总酸的分泌。

3.其他作用:牡蛎可能有调节整个大脑皮层的功能。生用镇静、软坚、解热的效力良好;煅用则涩而带燥,收敛固涩之力较强。具有壮阳作用!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

含80%~95%的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并含镁、铝、硅及氧化铁等.牡蛎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等。牡蛎原动物含糖原,牛磺酸,10种必需的氨基酸,谷胱甘肽,维生素A、B1.B2.D,无机质如铜、锌、锰、钡、磷及钙等,其中所含的亮氨酸、精氨酸、瓜氨酸含量最丰富,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含量最为高的海洋物种之一。

营养成分

教您看懂牡蛎的营养成分表,从左边表中可以看出牡蛎的胆固醇、钙、铁、磷、镁、锰、钠、锌、硒、铜、维生素B2与同类食物相比高于平均值,牡蛎的各个营养成分含量及各营养素作用详解见图表。

表中所指的每日推荐量指的是一般的成年人在一定时期平均每天摄入的量。根据中国营养学会规定,不同人群在不同时期推荐摄入量是不同的。当然,这些数值并不意味着每种营养素每天都必须摄入这么多量,像脂溶性的维生素只要在一段时间内平均摄入量达到这值就可以。

牡蛎富含蛋白质、锌、欧米伽3脂肪酸及酪氨酸,胆固醇含量低。其中锌含量极高,有助改善男性性功能。注意:6只牡蛎的含锌量是日需求量的两倍。如果牡蛎不新鲜,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人工养殖筏式养成

选择潮

流畅通、饵料丰富、风浪平静、水深在m以上的海区可作牡蛎筏式养殖场地。近江牡蛎应选择盐度较低的河口附近;大连湾牡蛎应选择远离河口、盐度较高的海区;太平洋牡蛎和褶牡蛎介于两者之间。养成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⑴吊绳养殖:适合于以贝壳做固着基的牡蛎,其养成方式有两种:一是将固着蛎苗的贝壳用绳索串联成串,中间以10cm左右的竹管隔开,吊养于筏架上;二是将固着有蛎苗的贝壳夹在直径3~3.5cm的聚乙烯绳的拧缝中,每隔10cm左右夹1壳,垂挂于浮筏上。一般每绳长2~3m。也可利用胶胎夹苗吊养。

⑵网笼养殖:利用扇贝网笼养殖。将无固着基的蛎苗或固着在贝壳上的蛎苗连同贝壳一起装入扇贝网笼中,在浮绠上吊养。筏式养成一般放养蛎苗为每㎡10万粒,以贝壳作采苗器,每㎡可吊养10壳左右。蛎苗从5、6月份开始放养,至年底收获,每平方米产量可达5kg以上。

滩涂播养

⑴场地选择:滩涂播养应选择浪小、潮流畅通、无污染的内湾,底质以砂泥滩或泥砂滩为宜。潮区应选择在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附近。

⑵播苗季节: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月中旬播苗较为适宜。生产上最迟可在5月中旬播苗。

⑶播苗方法:1、干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后滩面干露时播苗。播苗前应将滩面整平,或筑成畦形基地再播苗。干潮播苗应尽量掌握播苗后即开始涨潮,以缩短蛎苗露空时间,避免中午日光曝晒时播苗。2、带水播苗:就是涨潮后乘船播苗。播苗前将滩面划成条状,插上竹竿、木杆等作为标志,待涨潮后在船上用锹将蛎苗撒下。带水播苗由于不能直接观察到蛎苗的分布,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匀。播苗密度应根据滩质好坏、水的肥瘦而定。优等滩涂每㎡播苗12万粒左右,中等的10万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万~8万粒。

蛎、虾混养

⑴虾池选择:混养牡蛎的虾池,底质以泥或泥砂质为宜,水深为1.3m以上,日平均换水率应达50%左右。前期透明度应控制在0~50cm,中后期控制在50~60cm。

⑵场地整理:苗种放养前,要彻底清淤,用推土机等工具将播放牡蛎苗种处的池底整平压实,呈微凸状,略高于周围底面,可防蛎苗下沉被淤泥埋没致死。

⑶播苗:在保证正常对虾放养密度前提下,牡蛎苗种的播养量以每㎡3万粒左右为宜。播苗时间应选择在月初,苗种子选手规格以壳长2cm以上为好。播苗应力均匀,并避开环沟低洼处和投饵区,播苗面积占池底面积的1/~1/3。

投石养殖

用做牡蛎采苗器的石块,此时成为牡蛎的养成器材。生长期较短的褶牡蛎可在采苗场就地分散养成;生长期较长的近江牡蛎要移到养成场养成。养成方法主要有漫天星式、梅花式和行列式三种:

⑴漫天星:蛎石杂知己无章地放置。

⑵梅花式:一般为5~6块蛎石为1组。

⑶行列式:排宽0.5~1m,排间距为0.6~1.5m。深水养殖可在投石采苗后不加任何管理,直至收获。

插竹养殖

利用插竹采苗的方法,将采到的蛎苗就地稀疏养殖。养成时,蛎竹的排列方式有两种:

⑴直插:以~支蛎竹直插成排,排长3~5m;或者以~支蛎竹插成排,排中间留有2~3个空档,以畅通水流。

⑵斜插:以23~26支蛎竹插成1堆,堆底宽5~60cm,顶宽33~36cm,堆和堆之间相距20~25cm。由5~6堆组成1排,排与排之间相距2.5m左右。每㎡可插8~10支蛎竹。

桥式养殖

利用桥式采苗方法采苗后,将石条重新整理,疏散密度,进行养成。一般6~7块石条为1组,组与组之间用石条相连成1列。组间距离为50~60cm,列与列之间距离1~2m。养成期间,应将石条的阴面与阳面互换,使两面牡蛎生长均匀。

立石养殖

利用立石采苗法在中潮区采苗后,只要苗量合适,可以任其自然生长,不需任何管理,直到收获。此法主要用于褶牡蛎的养殖。

栅式养殖

这种养殖方法是在水深2~m、风浪平静、饵料在此之后内湾设置固定的栅架,架子的设置同栅式采苗。蛎苗多以串联的贝壳、水泥瓦等固着基,成串的挂在栅架上养。每串长1~1.5m,串间距0.5~1m。养殖密度不宜过高,严防触底,以免某些底栖敌害生物的侵袭。

养成期间管理管理

1.翻石(移石):就是移动一下蛎石的位置。翻石可避免牡蛎被淤泥窒息死亡,并能搅动浮泥,增加饵料的营养盐,促进牡蛎的生长。一般养成期间翻石2~3次。

2.防洪:在多雨季节,须注意预防洪水流入,或围堤挖沟抗洪,或将牡蛎移向高盐的深水海区进行养。

3.越冬:在北方养殖的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一般都要经过2~3个冬季结冰期。在结冰前要检查1次,将可能受到威胁的牡蛎向深水移植,使其安全过冬。

.肥育:在收获前1~2个月,将牡蛎移到优良肥育场肥育,以达增产的目的。

5.防止人为践踏:滩播牡蛎只能在滩面上滤水摄食,一旦陷入泥中就无法正常生活窒息死亡。应严禁随意下滩践踏,管理人员下滩时应沿沟道行进。

6.疏通沟道:经常检查排水沟道是否畅通,退潮后滩面应尽量不积水,以防水温过高、敌害潜居、浮泥深沉等造成牡蛎死亡。

7.除害:牡蛎的敌害很多,要结合翻石时进行清除,在红螺、荔枝螺繁殖盛期7~9月份期间,应潜水捕捉其亲贝及卵袋。在蟹类活动频繁的季节里,加强管理,捕捉敌害。

8.防风:台风对养殖设施破坏性很大,还传卷起泥砂埋没固着器及牡蛎。因此,台风过后要及时抢救,修理筏架,扶植倒下或埋没的固着器。

防治

1.幼体细菌性溃疡病:病原为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和溶藻酸弧菌(V.alginolyticus)等。各种牡蛎的育苗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此病。浮游的幼虫被感染后即下沉固着,或活动能力降低,突然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保持水质清洁;

2)发现患病幼体立即弃掉;

3)投喂的单胞藻无弧菌污染;

)单独或联合使用过滤、臭氧和紫外光线消毒育苗用水;

5)每立方米水体用复合链霉素50~g或氯霉素10g全池泼洒,连续3~5天。

2.牡蛎的派金虫病:病原为海水派金虫(Perkinsusma-rinus)。派金虫病是牡蛎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此病地理分布广泛。主要侵害一年以上的牡蛎。牡蛎的死亡发生在夏季和初秋(8~9月份),以后随着天气变冷、水温下降,死亡也减少。流行病的发生与较高的水温(30℃)和较高的盐度(30‰)有关。盐度在15‰以下或水温低于20℃或高于33℃时,即使有派金虫寄生,牡蛎也不会死亡。慢性感染的牡蛎,身体逐渐消瘦,生长停止,生殖腺的发育也受到阻碍。感染严重的牡蛎壳口张开而死,特别在环境条件下不利时死亡更快。

防治方法

1)避免用已感染的牡蛎作为苗种;

2)牡蛎幼虫固着变态前将固着彻底清刷干净,将老牡蛎完全除掉,除去蛎床之间的有活牡蛎附着的任何物体,蛎床不要太密集;

3)牡蛎长到适当大小时就尽早提前收获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牡蛎养在低盐度(15‰)的海区可抑制疾病发展。

药典详解基本资料

牡蛎

蛎蛤、古贲、左顾牡蛎、牡蛤、蛎房、蠔山、蠔莆、左壳、

图册牡蛎(2张)

蠔壳、海蛎子壳、海蛎子皮

muli

OysterShell

1.OstreariuularisGould

2.OstreagigasThunberg

3.OstreatalienwhanensisGrosse

.OsttreadenselamellosaLischke

肝;肾经

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牡蛎科

ConchaOstreae

眩晕耳鸣;惊悸失眠;瘰疬瘿瘤;症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漏;带下。

生态环境

1.生活于低潮线附近至水深7m左右的江河入海近处,适盐度为10%~25%。杂食性,以细小浮游生物为

食。繁殖季节5~9月。

2.栖息于从潮间带至低潮线以下10多米深的泥滩及泥沙质海底,通常在正常海水中生活的个体小;在盐度较低海水中生活的个体大。中国沿海均有分布,为河口及内湾养殖的优良品种。

3.栖息于潮间带的蓄水入及低潮线以下20m左右的岩礁上,适盐度高,繁殖期6~8月。

⒋栖息于低潮线以下水深15~30m左右的岩礁上,或泥沙质海底,有时在低潮线下数米处也能见到。适盐度27%~3%,繁殖季节5~9月,当水温在17~19℃时即开始产卵。

采收和储藏

牡砺收获期是在每年的5~6月,即牡砺生殖腺高度发达而又未进行繁殖,软体部最肥时进行。采收时,将牡蛎捞起,开壳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资源分布

1.中国沿海均有分布,山东、福建、广东沿海已人工养殖。

2.中国沿海均有分布,为河口及内湾养殖的优良品种。

3.中国分布于北方沿海。

.中国分布于沿海,但以北方沿海为多。

动植物形态

1.近江牡蛎,贝壳呈圆形、卵圆形、三角形或略长,壳坚厚,较大者壳长~22mm,高70~mm,左壳较大而厚,背部为附着面,形状不规则。右壳略扁平,表面环生薄而平直的鳞片,黄褐色或暗紫色,1~2年生的个体,鳞片平薄而脆,有时边缘呈游离状;2年至数年的个体,鳞片平坦,有时后缘起伏略呈水波状;多年生者鳞片层层相叠,甚为坚厚。壳内面白色或灰白色,边缘常呈灰紫色,凹凸不平,铰合部不具齿,韧带槽长而宽,如牛角形,韧带紫黑色。闭壳肌痕甚大,位于中部背侧,淡黄色,形状不规,常随壳形变化而异大多为卵圆形或肾脏形。

2.长牡蛎,贝壳呈长条形,坚厚,一般壳长10~mm,高57~mm,长比高约大3倍,已知最大的长达mm。左壳稍凹,壳顶附着面小,右壳较平如盖,背腹缘几乎平行,壳表面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自壳顶向后缘环生排列稀疏的鳞片,略呈波状,层次甚少,没有明显放射肋。壳内面瓷白色,韧带槽长而宽大,闭壳肌痕大,位于壳的后部背侧,呈棕黄色马蹄形。

3.大连湾牡蛎,贝壳略呈三角形,壳坚厚,一般壳长55~63mm,宽95~mm,壳顶尖,至后缘渐加宽。右壳较扁平,如盖状,壳顶部鳞片趋向愈合,较厚;渐后腹缘鳞片渐疏松,且起伏呈波状,无显著放射肋。壳表面淡黄色,杂以紫褐色斑纹,左壳突起,自顶部开始有数条粗壮放射肋,边缘肋上的鳞片坚厚翘起。壳内而凹陷如合状,白色,铰合部小,韧带槽长而深呈长三角形。闭壳肌痕白色或带紫色,位于背后方。

⒋密鳞牡蛎,贝壳呈圆形或卵圆形,壳坚厚,一般长6~mm,高58~mm。左壳较大而凹氏陷,壳顶为附着面,形状常不规则。右壳顶部鳞片愈合,较光滑,渐向腹缘鳞片环生渐密,薄、脆呈片状,以覆瓦状紧密排列,有放射肋多条,使腹缘略呈波状,壳表面灰青色混杂紫褐色。壳内面白色,稍带珍珠样光泽。铰合部两侧常有小齿1列,约5~8个。韧带槽较短,呈三角形。闭壳肌痕较大。

其他

平肝息风药;养阴药。

味咸;性微寒。

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及大连湾牡蛎、密鳞牡蛎等的贝壳。

内服:煎汤,15~3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

《中华本草》

经典药方

1、治眩晕:牡蛎六钱,龙骨六钱,菊花三钱,枸杞子四钱,何首乌四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2、治百合病,渴不瘥者:栝蒌根、牡蛎(熬),等分。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栝蒌牡蛎散)

3、治一切渴:大牡蛎不计多少,黄泥裹煅通赤,放冷为末,用活鲫鱼煎汤调下一钱匕,小儿服半钱匕。(《经验方》)

、治小便数多:牡蛎五两(烧灰),童便三升。煎至二升,分三服。(《乾坤生意》)

5、治小便淋閟,服血药不效者:牡蛎、黄柏(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小茴香汤下取效。(傅滋《医学集成》)

6、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牡蛎、鳖甲各三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7、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惊惕,短气烦倦:麻黄根(洗)、黄芪、牡蛎(米泔浸,烧赤)各一两。共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日二,不拘时候。(《局方》)

8、治卧即盗汗,风虚头痛:牡蛎、白术、防风各三两。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千金方》牡蛎散)

9、治盗汗及阴汗:牡蛎研细粉,有汗处扑之。(《经验方》)

10、治温病下后,大便溏甚,周十二时三、四行,脉仍数者:生牡蛎二两。研细,水八杯,煎服三杯,分温三服。(《温病条辨》一甲煎)

11、治一切瘰疬:一牡蛎(煅)四两,玄参三两。捣罗为末,以面糊丸如桐子大,早晚食后、临卧各服三十丸,酒下。(《经验方》)二牡蛎粉五钱,和鸡胆汁为膏贴之。(《脉因证治》)

12、治胃酸过多:牡蛎、海螵蛸各五钱,浙贝母四钱。共研细粉,每服三钱,每日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13、治大病瘥后,小劳便鼻衄:左牡蛎十分,石膏五分。捣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次。亦可蜜丸如梧子大服之。(《补缺肘后方》)

1、治金疮出血:牡蛎粉敷之。(《肘后方》)

15、心脾气痛,有痰。用牡蛎煅成粉,酒送服二钱。

药疗价值

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大连湾牡蛎等的肉。牡蛎又称蛎蛤、牡蛤、蛎黄、海蛎子、蚝子等。分布于中国沿海。近江牡蛎、长牡蛎并有养殖。获得后,去壳取肉,洗净备用。

味甘、咸,性平。能滋阴益血,养心安神。

含糖元、牛磺酸、多种人本必须氨基酸,维生素A、B1.B2.D、E,铜、锌、锰、钡、磷、钙等成分。

用于虚损劳疾,阴虚血亏;失眠心悸。

煎汤,烧菜,油炸等。

牡蛎肉可生吃,脾虚者则应忌用。

附方

1,蛎黄汤:鲜牡蛎g,猪瘦肉g,切薄片。拌少许淀粉,放沸水中煮熟即成。略加食盐调味,吃肉、饮汤。

源于《本草拾遗》。本方取牡蛎肉滋阴补血,以猪瘦肉增强其补益营养作用。用于久病阴血虚亏,妇女崩漏失血,体虚少食,营养不良等。

2,蛎肉带丝汤:蛎肉g,海带50g。将海带用水发胀,洗净,切细丝,放水中煮至熟软后,再放入牡蛎肉同煮沸,以食盐、猪脂调味即成。

本方以牡蛎肉滋养补虚,海带软坚散结。用于小儿体虚,肺门淋巴结核、颈淋巴结核,或有阴虚潮热盗汗,心烦不眠等。

每年深秋是牡蛎开始收获的季节,而从冬至到次年清明是牡蛎肉最为肥美、最好吃的时候。故中国民间有“冬至到清明,蚝肉肥晶晶”的俗谚。沿海许多地区采取了立体养殖法,长年基本上都有牡蛎肉供应,颇受人们欢迎。

牡蛎肉肥美爽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称。据分析,干牡蛎肉含蛋白质高达5%~57%、脂肪7%~11%、肝糖19%~38%。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牛磺酸和钙、磷、铁、锌等营养成分。钙含量接近牛奶的1倍,铁含量为牛奶的21倍,是健肤美容和防治疾病的珍贵食物。

《本草纲目》记载:牡蛎肉“多食之,能细活皮肤,补肾壮阳,并能治虚,解丹毒”。现代医学认为牡蛎肉还具有降血压和滋阴养血等功能。

牡蛎肉由于味鲜美,营养全,兼能“细肌肤,美容颜”及降血压和滋阴养血、健身壮体等多种作用,因而被视为美味海珍和健美强身食物。在诸多的海洋珍品中,许多人惟独钟情于牡蛎。西方称其为“神赐魔食”。日本人则称其为“根之源”。还有“天上地下牡蛎独尊”的赞美诗句。古今中外不少名人雅士都与牡蛎结下不解之缘。

据资料记载,意大利和维多利亚皇帝餐餐不离牡蛎;拿破仑一世在征战中喜食牡蛎以保持旺盛的战斗力;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病后每日吃一盘牡蛎以加快康复;中国名人宋美龄也经常食用牡蛎,以保持其容颜之美。

牡蛎的食用方法较多。鲜牡蛎肉通常有清蒸、鲜炸、生炒、炒蛋、煎蚝饼、串鲜蚝肉和煮汤等多种。配以适当调料清蒸,可保持原汁原味儿;若食软炸鲜蚝,可将蚝肉加入少许黄酒略腌,然后将蚝肉蘸上面糊,用油锅煎至金黄色,以蘸油、醋佐食;吃火锅时,可用竹签将牡蛎肉串起来,放入沸汤滚一分钟左右取出便可食用;若配以肉块姜丝煮汤,煮出的汤白似牛奶,鲜美可口。牡蛎肉亦可加工成干品,称为蚝豉。若把鲜牡蛎肉及汁液一起煮熟晒干或烘干后便成为熟蚝豉。若要保持全味则不煮,将牡蛎肉直接晒干,便成为有名的生晒蚝豉。蚝豉食用方法也各式各样。

鲜牡蛎肉青白色,质地柔软细嫩。欧洲人称牡蛎是“海洋的玛娜”(即上帝赐予的珍贵之物),“海洋的牛奶”,古罗马人把它誉为“海上美味——圣鱼”,日本人则称其为“根之源”“海洋之超米”,它是唯一能够生吃的贝类。

独特价值滋补强壮

牡蛎含18种氨基酸、肝糖元、B族维生素、牛磺酸和钙、磷、铁、锌等营养成分,常吃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牡蛎所含牛磺酸降血脂、降血压。

在古希腊神话里牡蛎是代表爱的食物。从中医角度牡蛎通水气,滋润肺部,利于肾水。西医验证它是含锌最多的天然食品之一(每百克蚝肉含量高达mg),也就是每天只吃2~3个牡蛎就提供你全天所需的锌。锌的巨大价值体现在它是男性生殖系统里至关重要的矿物质,尤其是近五十年男性的精子数量下降明显,更需补充足够的锌。

宁心安神

崔禹锡在《食经》中说“牡蛎肉治夜不眠,治意不定”。经常食用可以减少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不安、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及耳鸣等症状。牡蛎中所含的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特别是硒可以调节神经、稳定情绪。

益智健脑

所含的牛磺酸、DHA、EPA是智力发育所需的重要营养素。糖元是人体内能量的储备形式,能提高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活动效率。另外药理学试验研究表明,运用牡蛎壳增加体内的含锌量,可提高机体的锌镉比值,有利于改善和防治高血压,起到护脑、健脑作用。

益胃生津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牡蛎“肉治虚损,解酒后烦热,……滑皮肤,牡蛎壳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积块。”它性微寒,同时兼具制酸作用,所以对胃酸过多、或患有胃溃疡的人更有益处。

强筋健骨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牡蛎)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牡蛎中钙含量接近牛奶,铁含量为牛奶的21倍,食后有助于骨骼、牙齿生长。

细肤美颜

牡蛎中钙使皮肤滑润、铜使肤色好看,看起来特别有血色;钾可治疗皮肤干燥及粉

图册牡蛎集萃(19张)

刺;维生素也可以使皮肤光润,同时可以调节油脂的分泌。

延年益寿

牡蛎富含核酸,核酸在蛋白质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因而能延缓皮肤老化,减少皱纹的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合成核酸的能力逐渐降低,只能从食物中摄取,人们日常所饮的牛奶在这方面远远不及“海底牛奶”的营养价值。

注: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下一期内容更精彩。。。。合作咨询

文章源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看完后别忘记分享哦,分享是一种美德,懂得分享的人,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使
北京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wih.com/fyzz/30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