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左移,核右移,是啥解读中性粒细胞
Heyguys上次咱们解读了红细胞的相关指标咱们今天重点来说说白细胞红细胞是红色的,那么白细胞就是白色的?非也,白细胞是无色的球形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白细胞有颜色那是经过染色处理后的颜色正常成人血液中白细胞正常值为(4~10×10^9/L)其实白细胞是一支游击队,有很多队员组成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单核细胞(占3%~8%)从上面各种细胞占比就可以看出在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占绝大多数所以,白细胞总数变化主要与中性粒细胞升高或降低有关当然,淋巴细胞大幅升高或降低也可致白细胞总数改变而其他几个升高与降低,一般不会引起白细胞总数变化白细胞是人体的保镖,参与人体的防御功能杀灭外来的病毒和细菌、清除坏死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通过吞噬功能来杀灭病原体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NK细胞)B细胞主要通过产生抗体杀灭病原体(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通过产生淋巴因子杀灭病原体(细胞免疫)NK细胞产生穿孔素、细胞毒因子等杀死病原体下面,咱们就一一介绍这几位同志因为篇幅所限,写太长你们会嫌弃我的所以,飞飞老师今天只讲中性粒细胞一、中性粒细胞其实,中性粒细胞装在不同的“池子”里面循环池、边缘池、储存池循环池就是血液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血常规就是检测的循环池里面的中性粒细胞边缘池就是附着于小血管壁上的中性粒细胞这些中性粒细胞虽然在血管中但是不随着血液去循环,而是粘在血管壁上“躺尸”肾上腺素能使边缘池的中性粒细胞进入循环池所以在应激状态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可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储存池就是骨髓制造的中性粒细胞不会全部释放出来,而是把一部分储存在骨髓里面边缘池和储存池的中性粒细胞相当于预备役军人平时用不上,但是当人体遇到感染、应激反应等情况时中性粒细胞可以迅速释放到血液循环中正所谓“召之即来,来之即战”中性粒细胞是怎么战斗的呢?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细胞当细菌侵入人体时,它就会从血管里面跑出来迅速聚集到炎症部位,并且开始战斗首先把细菌或坏死物质吞到肚子里(吞噬)然后用中性粒细胞里面的各种酶(水解酶等)把细菌和异物消化掉当中性粒细胞阵亡后,它体内的水解酶就跑出来了这样就会把周围组织溶解了,就形成了脓液当然,中性粒细胞不单只杀灭细菌它还可以清除衰老红细胞等……那么哪些原因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升高与降低呢?1、中性粒细胞增高并不是中性粒细胞升高就一定是得病了有些升高是正常的,属于生理性升高当然,大部分是有病,属于病理性升高①生理性增高剧烈运动、饱餐、高温或严寒等这些因素刺激可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能使边缘池的中性粒进入循环池这样,循环池中的中性粒细胞就多了此外,新生儿、婴儿、妊娠末期都可以出现生理性的白细胞升高新生儿的白细胞一般在15×10^9/L左右婴儿期一般在10×10^9/L左右妊娠末期一般在(12~17)×10^9/L左右②病理性升高a、急性细菌感染急性细菌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跑到人体组织里面造成感染细菌就会释放一种信号(产生趋化因子)从而吸引中性粒细胞聚集、战斗此时人体需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去战斗所以中性粒细胞就会升高但是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不但不高,反而会减低这是因为感染太重,参与战斗的中性粒细胞牺牲太多而骨髓制造粒细胞的速度赶不上消耗的速度b、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中性粒细胞不但能吞噬、杀灭细菌它还能吞噬和消化人体的坏死物质比如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导致组织坏死大面积烧伤导致组织细胞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后造成大量心肌坏死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造成大量红细胞死亡此时就要靠中性粒细胞来吞噬和消化这些坏死物质所以中性粒细胞就会升高当然,上述疾病对人体也是一种应激应激时肾上腺素分泌增高也是导致中性粒细胞升高的因素之一c、急性大出血在急性大出血后1~2小时内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会明显增多可能与大出血所致的缺氧和机体的应激反应动员边缘池的的中性粒细胞释放有关d、急性中毒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急性化学物中毒,如急性铅、汞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生物毒素如昆虫毒、蛇毒、毒覃中毒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多这个可能与有毒物质或毒素刺激粒细胞释放有关e、恶性肿瘤大多数白血病患者血中白细胞数量有不同程度增多特别是慢性髓系白血病增高幅度最为显著(有部分白血病白细胞总数不高)此外,各类恶性肿瘤比如肝癌、胃癌均可引起中性粒升高恶性肿瘤导致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机制为肿瘤组织坏死产物刺激骨髓粒细胞释放某些肿瘤细胞产生促粒细胞生成因子等等③核左移与核右移中性粒细胞里面有细胞核(成熟红细胞没有核)中性粒细胞年纪越大,核分叶就越多血液中最年轻的是杆状核最老的是5叶核(甚至更多分叶)但是,正常情况下以3叶核多见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就可以出现血液中不再是3叶核多见从而出现核相变化→核左移、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大家看上图,左边的是非分叶核非分叶核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等最右边的是5叶核,甚至更多分叶如果血液中非分叶核占比超过5%时,就叫核左移核左移常见于细菌性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比如: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因为有严重感染,需要大量的粒细胞去杀灭细菌所以骨髓释放大量的“新生”的中性粒细胞所致此外,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创伤性大出血急性心梗等,都可以出现核左移的现象(机制前面已经说过了)还有一种叫做极度核左移大多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大幅升高血液还可出现一些幼稚粒细胞(早、中、晚幼)这种常见于白血病或类白血病反应白血病是骨髓制造了一些幼稚白细胞释放入血这个很好理解嘛那类白血病反应是啥?就是血象上类似白血病,但不是白血病常见于非常严重的感染、恶性肿瘤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等咱们下次详细讲讲这个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核右移看上面的图,咱们就知道,右边是多叶核如果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出现5叶及以上分叶超过3%时这就叫做核右移刚才飞飞老师说过“中性粒细胞年龄越大,分叶就越多”核右移就是“老龄化”的中性粒细胞占比增多咯为啥出现这种情况嘞?这种常见于骨髓的造血功能衰退(再障等)因为骨髓造血不行了,“生育率”下降所以,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出现老龄化的现象此外,巨幼细胞贫血也可以出现核右移因为巨幼细胞贫血是人体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这两种物质参与DNA的合成这样,中性粒细胞的DNA合成减少那么骨髓生产中性粒细胞数量也减少了所以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出现老化现象2、中性粒细胞降低①病毒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比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某些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比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常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在细菌素及病毒作用下使中性粒细胞贴在血管壁(边缘池)增多所致也可能与内毒素抑制骨髓释放中性粒细胞有关②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巨幼细胞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骨髓转移癌等都可以使骨髓制造中性粒细胞减少当然,这些情况同时常伴血小板及红细胞减少③物理、化学因素损伤∶X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如苯、铅、汞等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甲状腺药物等对骨髓产生损伤或抑制而中性粒细胞减少④脾脏肿大及其功能亢进脾脏里面有很多单核-巨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在正常时是吞噬寿终正寝的血细胞的如果脾脏肿大及脾功能亢进单核-巨噬细胞就会大量增多人口太多,没吃的,所以它连年轻力壮的血细胞也吃从而造成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⑤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产生自身抗体这种抗体也可以损伤人体的血细胞比如造成中性粒减少也可以造成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最后,广播GOODNEWS飞飞医考届临床执业/助理考试辅导正在招募学生飞飞老师将全程带领大家一起打怪兽简单粗暴,通俗易懂,系统训练让你考试考得过,临床用得上欢迎大家加入飞飞战队,咱们一起奋战赶快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