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蝴蝶清热解毒药
木蝴蝶
《本草纲目拾遗》
Muhudie
OROXYLISEMEN
一、来源
本品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Oroxylumindicum(L.)Vent.的干燥成熟种子。
二、别名
千张纸、毛鸦船。
三、图片
四、主产地
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省,福建、广东、四川也有分布。
五、植物形态
小乔木,高7-12m。树皮厚,有皮孔。小枝皮孔极多而突起,叶痕明显而大。叶对生;大型奇数二至四回羽状复叶,着生于茎干近顶端,长60-cm,宽20-80cm;小叶多数,小叶柄长5-10m,小叶片三角状卵形,长6-14cm,宽4-9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而偏斜,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干后发蓝色总状聚伞花序顶生,长40-cm,花梗长约7cm;花萼钟状,长2.2-4.5cm,宽2-3cm,紫色,先端平截,宿存;花冠橙红色肉质,长3-9cm,钟形,直径5-8.5cm,先端5浅裂;雄蕊5,插生于花冠筒中部,伸出于花冠外;花盘大,肉质花柱长5-7cm,柱头2片开裂。蒴果木质,扁平,阔线形,下垂,长40-cm,宽5-8.5cm,成熟时棕黄色,沿腹缝线裂开,果瓣具中肋。种子多数,种子连翅长6-7.5cm,宽3.5-4cm,除基部外,全被白色半透明的薄翅包围。花期7-10月,果期10-12月。
六、药材性状
种子呈蝶形薄片,除基部外三面延长成宽大菲薄的翅,长5-8cm,宽3.5-4.5cm。表面浅黄白色,翅半透明,有绢丝样光泽,上有放射状纹理,边缘多破裂。体轻,剥去种皮,有一层薄膜状胚乳紧包子叶。子叶2枚,蝶形,黄绿色或黄色,长径约1.5cm。气微,味微苦。
饮片性状
木蝴蝶为蝶形薄片,白色半透明,有光泽,上有放射性纹理,质轻易裂,中部较厚,呈椭圆形淡黄棕色。内有种仁两瓣,略似肾形,淡黄色。气微,味微苦。
七、采收加工及炮制
采收加工
10-12月采收成熟果实,曝晒至果实开裂,取出种子,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八、药性
苦、甘,凉。归肺、肝、胃经。
九、功效
清肺利咽,疏肝和胃。
十、应用
1.肺热咳嗽,喉痹,音哑;2.肝胃气痛。
十二、相关药品
保喉片、金嗓清音丸、金嗓散结丸(胶囊)、咽炎片、广东凉茶。
十三、用法用量
煎服:1-3g。
十四、化学成分
据报道,木蝴蝶化学成分复杂,其次生代谢产物主要有黄酮及其苷、对羟基苯乙醇、环己醇、紫檀碱及挥发油等物质,其中以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为主。
1.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
据报道,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草药的重要有效成分,同时也是木蝴蝶的主要有效成分。目前,从木蝴蝶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黄芩苷元、白杨素、木蝴蝶苷A、木蝴蝶苷B、木蝴蝶定、千层纸苷、粗毛豚草素、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和白杨素-7-O-β-吡喃半乳糖醛酸苷等近30余种。
2.对羟基苯乙醇和环己醇类化合物
据报道,木蝴蝶植物种子中分离得到3种羟基苯乙醇和8种环己醇类化合物:红景天苷、洋丁香苷等
3.紫檀碱类化合物
据报道,木蝴蝶植物的茎皮中还发现部分紫檀碱类植物抗生素
4.挥发油和有机酸类化合物
据报道,木蝴蝶含挥发油1.99%,分析鉴定出的13种化学组分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6.63%,其中苯乙酮、二苯酮、丁化羟基甲苯含量较高。木蝴蝶植物种子中含有油酸、棕榈酸、山嵛酸、11-二十碳烯酸、亚油酸、芥酸、硬脂酸、α-亚麻酸和花生酸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76.31%。
5.其他成分
据报道,木蝴蝶植物中还含有羽扇豆醇、2α,3β-二羟基羽扇豆醇、豆甾醇、β-谷甾醇、樱黄素、芦荟大黄素、对羟基肉桂酸、拉帕醇、β-拉帕醌和生育酚等化合物。
《中国药典》版,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木蝴蝶苷B(C27H30O15)不得少于2.0%。
十五、药理作用
据报道,木蝴蝶作为一传统中草药,化学成分复杂,生物活性广泛。药理和毒理学试验表明,木蝴蝶具有抗炎、抗菌、细胞毒性、抗癌等作用
1.抗菌作用
据报道,木蝴蝶植物具有抗菌活性,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烟曲霉、黄曲霉等多种细菌和真菌都有活性抑制作用。其主要抗菌有效成分为拉帕醇、β-拉帕醌和木蝴蝶素A。
2.抗炎作用
据报道,木蝴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小鼠聚糖引起的水肿有抗炎作用
3.抗诱变、抗氧化作用
据报道,木蝴蝶甲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基因突变,其作用可能与黄芩苷元的含量较高有关
4.基因毒性和细胞增殖作用
5.抗癌作用
据报道,木蝴蝶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CEM)、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黑色素瘤细胞(B-16)和结肠癌细胞(HCT-8)有抑制作用。
6.镇痰祛咳及防治白内障作用
土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