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rdq
年1月10日,在《医师报》主办的第六届医学家峰会上,揭晓了包括“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助力医学”等系列评选获奖名单。
医院多位专家榜上有名——
荣誉获奖名单
十大医学贡献专家——黄晓军
十大影响力院管专家——王建六
十大医学促进专家——孙宁玲
十大医学先锋专家——路瑾
十大医学新锐——莫晓冬
十大青年研究者——丁荣晶、赵新菊
十大金笔奖——刘健
十佳优秀专栏——《医师报》“血液专栏”
十大医学贡献专家
黄晓军
勇担使命移植创新
黄晓军,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医院血液科主任。在一些无法翻越的高峰面前,总有人要向前。他带领团队创建多项全球最新技术,开创性解决了“骨髓移植供者来源匮乏”的世界医学难题,开启了“人人都有供者”的人类医学新时期。在“免疫耐受新方法”“最佳供者选择”“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白血病治疗重要环节为全世界同行建立新标准,在系列原创技术基础上形成全球首个半相合移植体系。年“世界骨髓移植年会”正式将他建立的这一体系命名为“北京方案”。近三年,“北京方案”在国内治疗病例数以年平均超30%的高速增长,成为国内最大移植模式并推广至多个国家,惠及百万恶性血液病患者。
十大影响力院管专家
王建六
推动女性健康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王建六,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他潜心妇产科临床和科研工作30余年,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支撑项目、科技部应急项目、国自然基金等30余项重大项目。
他在妇科肿瘤方面对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和分子分型做了系列研究,研究结果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等省部级成果奖5项。他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他率先建立了PFD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推广PFD的诊疗规范,探索新型补片在PFD手术中的应用,创建盆底3D解剖模型并用于指导临床诊疗。此方面工作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
十大医学促进专家
孙宁玲
走向国际深入基层
孙宁玲,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她牵头开展了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以及北京科委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直接参与了、、、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编写及修订,在世界心血管领域发出中国的声音。
她不仅走向了国际,还很“接地气”。积极推动高血压达标中心建设、助力高血压分级诊疗落地,并在全国基层范围开展了系列社区、农村高血压防治研究,特别在中国高血压患者的摄盐量调研和简易盐评估方法建立及推广做出开创性的成果和巨大贡献。
十大医学贡献专家
路瑾
彰显血液学科榜样力量促行业发展
路瑾,医院血液科学科助理,教授、主任医师。她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顶级专家,却致力于创造一个没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未来。她在各个平台普及宣传疾病的早期防治,完善推动浆细胞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执笔完成《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的制定以及六次修订,完成多发性骨髓瘤在中国第一个最大病例的流调,并首次在国内开展多中心骨髓瘤临床研究,填补了我国此领域空白。她热心科普,作为北京医师协会血液学科学会会长兼任《医师报》血液专栏执行主编,她推动整个行业的影响力,突出行业引领专家的影响力,以点带面,在促进行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大医学新锐
莫晓冬
抢占先机的狙击手
莫晓冬,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他师从著名血液病专家黄晓军教授,长期致力于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防治相关的临床及转化研究。他提出基于移植前复发危险分层的供者选择新方法;优化微小残留病指导下的抢先干预体系,显著减少移植后复发;完善抢先干预体系关键并发症的治疗技术,提高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他通过危险分层、抢先干预,全面优化急性白血病移植后的复发预防体系,为减少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改善生存做出重要贡献。相关研究成果均实现临床转化,影响了5个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国内外共识。
十大青年研究者
丁荣晶
心身共治守护“双心”
她开展我国双心疾病大样本研究,证实了焦虑抑郁对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不良预后及对卫生经济学的影响,发现了双心疾病的临床特征,建立临床双心疾病研究数据库;她建立了中国双心医学临床技能培训知识体系,并编写培训教材;她作为主要执笔人撰写两版心血管病就诊患者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
她设计了专用家庭心脏康复工具包,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认证,提高了家庭心脏康复执行便利性;她制定了家庭心脏康复质量控制评估体系,构建完成标准化家庭心脏康复质量控制数据模型,在我国建立与国际接轨、保证效果的家庭心脏康复评估和治疗方案,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赵新菊
改善终末期肾病远期预后
她明确了早在年糖尿病肾病已然成为北京市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首位透析原因,明确了北京市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好于西方国家。
她建立了肾病数据分析小组,致力于机器学习与大数据方法应用于肾病研究,带领团队依托血液净化患者管理模式和患者预后(DOPPS)中国区研究,向世界证明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市血液透析患者死亡风险低于西方国家,探索了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尝试构建死亡预测模型。
十大金笔奖
刘健
跨越专业障碍播下知识的种子
刘健心脏中心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是中华医学会官方唯一健康科普杂志《健康世界》编委,公益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