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术操作流程及视频
骨髓穿刺术操作流程及视频演示
▼
Part.1
拉起围帘,保护患者隐私。采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Part.2与患者沟通
介绍自己,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等,询问有无药物(特别是局部麻药)过敏史,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签署知情同意书。
Part.3评估
术前嘱患者排空尿液,询问有无药物(特别是局部麻药)过敏史,排除禁忌证;查看检查报告如血常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
Part.4选择合适的体位
根据选择的不同穿刺点,选择穿刺体位:
①髂前上棘、胸骨:仰卧位。
②髂后上棘:侧卧位。
③腰椎棘突:侧卧位、坐位。
Part.5选择穿刺点
:
①髂前上棘:髂前上棘后1-2cm处,此处操作方便,危险性极小;
②髂后上棘:骶椎两侧,臀部上方髂骨骨性突出处;
③胸骨: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部位。注意胸骨薄,后方有大血管和心房,穿刺时务必小心,但此处骨髓液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要进行胸骨穿刺;
④腰椎棘突:腰椎棘突突出部位。
Part.6消毒铺巾
1、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由内向外环形消毒皮肤,直径15cm,注意勿留空隙,棉签不要返回已消毒区域。检查消毒日期,打开穿刺包,检查消毒指示卡,戴无菌手套。检查包内器械(必须检查穿刺针是否干燥、通畅)。
2、铺巾:以穿刺点为中心铺孔巾,注意无菌原则,不可由有菌区向无菌区方向拉动孔巾。术者已戴手套,不可触碰未消毒的区域或物品。
Part.7麻醉
局部麻醉,抽吸2%利多卡因2ml,注射前注意核对麻药。首先从穿刺点水平进针,打一皮丘,垂直骨面逐层浸润麻醉至骨膜,并以穿刺点为中心,充分麻醉周围骨膜,注意每次注射麻药之前要回抽,无血液方可注射麻药。记录进针深度和方向。
Part.8穿刺过程
1、将穿刺针的固定器固定在适当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胸骨穿刺约1.0cm。术者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处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与骨面垂直刺入,胸骨穿刺应与骨面呈30o~40o角刺入。当穿刺针接触骨膜后,穿刺针左右旋转进针,缓缓刺入骨质。当感到阻力突然消失且穿刺针固定后,表明针已在骨髓腔内。
2、拔出穿刺针针芯,连,10ml或20ml无菌干燥注射器,适当力度抽取骨髓0.1~0.2ml左右。如需做骨髓细菌培养,应在留取骨髓液计数和涂片标本后,再抽取1~2ml用于细菌培养。如未能抽取骨髓液,可能是针腔被组织块堵塞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入针芯,稍加旋转或再刺入少许,拔出针芯,如针芯带有血迹,再次抽取可获得骨髓液。
3、将骨髓液滴在玻片上,立即涂片。注意推片与玻片呈30o~45o,稍用力匀速推开,制备的髓片应头、体、尾分明并有一定长度,使细沙样浅肉色骨髓小粒均匀分布。
4、抽取完毕后,重新插入针芯,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穿刺处,右手将穿刺针拔出,局部消毒,并将纱布敷于针孔上,按压1~2分钟后,再用胶布加压固定。嘱患者保持针孔处干燥2~3天。
5、骨髓穿刺结束后采集患者外周血涂片2~3张送检。骨髓片自然干燥后收集
玻片,置于盒中送检,盒子上应标注患者姓名,病室及床位号。
Part.9标本送检
1、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常规同时送检。2、细胞染色体标本需要肝素抗凝5~10ml;分子生物学检查、流式细胞免疫分型使用EDTA抗凝管各2ml送检;骨髓培养需要1~2ml。
Part.10操作后处理
1、穿刺结束后,冲洗穿刺针,将用过的手套、注射器、纱布放入指定医疗垃圾桶,将穿刺包放在指定回收地点。
2、术后确认取材是否合格,必要时多部位穿刺取材或者行骨髓活检。
3、术后嘱患者穿刺部位保持干燥,有异常询问医生。
今日在线
审核丨魏锦、黄波
编辑制图丨董嘉懿、邱悦
策划丨临床技能中心新媒体工作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