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葛根茶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诗经·葛覃》
相传炎帝神农为解民间疾苦
植五谷、尝百草、历游群山
发现这种特有植物既能充饥又能解毒
遂采其种子传播四海
这种植物被称之为——葛
茅山“东晋年间,我国著名的道教方士葛洪,在江苏茅山上修道炼丹。
由于长时间烟薰火燎,葛道长火气攻心,大便困难,却毫无办法。山脚下一山民听说后,给他送来一个植物的根块让他煮汤喝,竟然很快把葛道长的火气降了下去。
于是葛道长广为宣传,山民们凡吃了此根块的个个感觉有效。后来山民们就以葛道长的姓为其取名,称为“葛”;它的根块即是“葛根”。
“葛根”
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本草纲目》载,“葛,性甘、辛、平、无毒;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弊,起阴气,解诸毒”。具有较高的药用保健价值。
茅山茂密的山林里,很容易能发现葛根的身影。顺着葛藤摸过去,在那一簇簇藤攀藤、叶挤叶的地方,准能挖出野葛来。越粗的葛根,往往扎根越深,难度也越大,同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也是绝佳。历经千年的葛文化葛作为饮食药用品入文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
《名医别录》上:“今之葛根,人皆蒸食之。当取入土深大者,破而日干之,多肉而少筋,甘美,但为药用之,不及此间尔”。
《本草拾遗》称:“根堪作粉。”民间更有俗语“千杯不醉葛藤花”。
葛在我国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千年流传
葛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随着葛产业日新月益的发展不断充实、壮大
在新时期攀上了全新的高度
茅山作为葛的发祥地,也就成了正宗葛的出处。随着葛业的普及发展,南方地区普遍种植,但以茅山出产的葛最为正宗上乘。借助青山秀水“华东第一泉”,才能养育出质量上乘,天然健康的绿色好葛。
葛根,味甘辛,性平,归脾胃经,属发散风热药,具解肌退热,透发斑疹,鼓舞卫气,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为治疗表证发热,头痛项强,斑疹不透,脾虚泄泻及消渴的要药。
对平滑肌的作用葛根含有收缩和舒张平滑肌的成分。
对冠状动脉的影响将葛根用水进行冲泡或者是煎服,也可以制作成浸膏,能够有效的扩张冠状血管,令血液流量增加,减少血管中血液运行的阻力。
抗心律失常作用葛根素、大豆甙元和葛根醇提取物对乌头碱、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有明显对抗作用。且醇提取物、大豆甙元的作用比葛根素强。
对心脏功能和心肌代谢的影响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对调整心肌对氧的供求平衡、提高心脏功能、改善梗塞心肌的代谢有良好作用。
解酒作用葛根能解酒后迅速排泄,可解酒后头疼脑涨、脸红等症状。缓解酒精在胃内吸收,保护胃黏膜,增强皮肤抗损伤能力。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葛根素能抑制二磷酸腺甙(ADP)诱导的人和动物的血小板聚集,另外还能明显抑制由凝血酶诱导血小板中5-HT的释放。
降血糖作用葛根煎剂对正常家兔有轻微降血糖作用。
抗癌及诱导癌细胞的分化作用葛根中所含在豆甙元可抑制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使细胞由原始的早幼粒阶段发育为趋向成熟的中幼粒、晚幼粒以及成熟的杆状粒、分叶核细胞。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葛根提取物在动物体内能激活腹腔巨噬细胞(PMψ)吞噬功能。可使主要吞噬碳粒的肝、脾脏的碳粒摄取能力增强。对免疫亢进的动物,可使其细胞性免疫功能反应性恢复。
抗氧化作用葛根中分离精制的PG1(GP)及忙果甙(MF)可捕捉到DPPH基因,可显著抑制氧化损伤引起的红细胞溶血,对微粒体的活性氧类(-OH,O2)造成的过氧化脂质的生成也有抑制作用。
对记忆的影响对学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效果,可用于智力障碍、记忆力差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