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是罕见的骨髓增殖性肿瘤。

  一、流行病学

  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50岁以上多见。

  二、诊断

  年WHO提出了CLN的诊断标准,即:

  1、外周血白细胞≥25×/L,中性分叶核和杆状核细胞>80%,幼稚细胞(包括早幼粒、中幼粒和晚幼粒)<10%,原始粒细胞<1%。

  2、骨髓穿刺活检细胞数显著增生,中性粒细胞数量和百分数增高,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原始粒细胞<5%,成熟中性粒细胞形态正常,中性粒细胞无病态造血,无单核细胞、嗜酸嗜碱细胞增多;巨核细胞正常或左移,可有小的低分叶巨核细胞;网状纤维组织无明显增生。

  3、肝、脾肿大。

  4、无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如果存在,需经细胞遗传学或分子生物秀证明有髓系细胞克隆;无感染或炎性反应过程,无潜在肿瘤。

  5、无Ph染色或BCR/ABL1融合基因。

  6、无PDGFRA、PDGFRB或FGFRI等基因重组。

  7、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8、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MPN和/或MDS、MPN的证据,无粒细胞发育异常,其它髓系细胞无MDS改变,单核细胞<1×/L。

  三、鉴别诊断

  1、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不难鉴别,而其与aCML和CMML三者均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临床表现相似,需予以鉴别:与CNL相比,aCML表现为不成熟粒细胞明显增多(≥0.1),并伴有明显的粒细胞形态发育异常;而CMML外周血除粒细胞增多外,单核细胞持续增多(1x/L)。

  2、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于老年群体,病情隐匿、病程短,可导致脾大、中性粒细胞数量持续增长;而类白血病主要因恶性肿瘤、感染等诱发,病程时间跨度较大,肝脾无明显改变,骨髓增生明显,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较。

  参考文献:

  [1]吴学宾。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5(5):-.

  [2]李新龙。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的鉴别诊断.世界临床医学,,10(1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wih.com/fyzl/12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