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人爱用的杯子,出事了15分钟释放数
文/七月
小小的一次性纸杯,竟能让人致癌,患上白血病?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日常生活中,一次性纸杯的使用很普遍。但如果告诉你,用一次性纸杯盛热水,会吃下去几万个微塑料颗粒,你还会用一次性纸杯喝热饮吗?01患上白血病,只要5分钱?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相信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一次性纸杯潜藏的危害。平日里,因为一次性纸杯的方便、快捷、卫生,家家户户基本都会储备上一袋一次性纸杯,用来招待客人,或以备不时之需。而热爱咖啡和奶茶的年轻人,每天都端着一次性杯子走街串巷。不少商家为了让纸杯看起来更加美观,于是印上美丽的图案。可消费者购买时,并不知道,这些图案背后的油墨中含有苯或甲苯有毒溶剂。医院重症医学科章主任表示,这些苯一类化学物质,被人体吸收后会损害身体,特别是会影响到人体的白细胞,可能会造成白血病。看似毫不起眼的小小纸杯,竟然会和白血病这种恶病有所关联,让人胆战心惊。而近年来,白血病越发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不少患者认为自己无缘无故患上这种恶疾,将其归结到命运的魔咒中。其实,就像一次性纸杯的过度使用一样,在毫无防备心理的前提下,只会让我们一不小心落入病魔的“圈套”。所以,一次性纸杯,能不用就不用,它的危害远远在我们普通人能承受的范围之外。02一次性纸杯喝热饮15分钟释放数万个有害物质年11月,来自印度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发表在《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危险材料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一次性纸杯(ml)中装上热饮,在15分钟内会向饮料中释放大约个微米大小的微塑料微粒。(图源:网页截图)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超纯水倒入温度在85~90℃之间的一次性纸杯中,然后静置15分钟。研究人员随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分析了热液体,还分别检查了塑料衬里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的变化。(图源网络)结果令人震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确认了微塑料颗粒被释放到超纯水中,一个一次性纸杯暴露在热液体中15分钟将会产生大约亿个亚微米大小的颗粒。静置15分钟后,在20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塑料。(图源网络)一种分离化学物质的敏感技术识别出了热水中的微塑料。研究人员介绍,盛有热咖啡或热茶的纸杯在15分钟内,杯内的微塑料层就会降解。它会将个微米大小的颗粒释放到热饮中。一个普通人每天用一次性纸杯喝三杯茶或咖啡,将会摄入个肉眼看不见的塑料微粒。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几乎看不见的微塑料的直径一般小于5毫米,如果长期摄入,对健康的影响可能会很严重。03什么是微塑料它为何这么受重视?微塑料(Microplastics),一般指的是尺寸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它的来源十分广泛,包括各种塑料制品,例如卫生用品(洗面奶和牙套)、纺织物和汽车轮胎。如今,科学家几乎在所有环境水域里都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更加值得担忧的是,人们在自来水里也检出了微塑料。年,美国一个NGO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自来水的微塑料检出率达83%。值得警惕的是,最小的微塑料能进入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肠道中的微塑料也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的免疫反应。微塑料和有毒物质还可能积累到食物链中,对整个生态系统带来潜在影响,例如种植土壤的健康状况。此外,空气和水中的微塑料也可以直接影响到人类。除了产生微塑料,有的纸杯生产厂家为使杯子看上去更白,加入大量荧光增白剂。04微塑料它存在在哪里?此前,一份发表在《环境科学和技术》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市面上销售的食盐90%含有微塑料。这项研究由绿色和平组织东亚分部和韩国研究人员共同发表。研究人员从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和欧洲的21个国家,共收集39种品牌的食用盐,其中只有3种不含微塑料颗粒。研究表明,平均每个成年人每年因为吃盐,可能吃到个微塑料颗粒。不同地区品牌的食盐,微塑料的含量也有明显变化。在塑料污染较严重的亚洲地区,食盐微塑料含量也较高。微塑料含量最高的,是一款来自印尼的食盐。根据年的一项调查,印尼在全球塑料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中排行第二。此外,人们爱吃的青口,也是微塑料的重灾区。人造纤维制成的衣物,在洗衣机里翻滚的同时,可能已经让塑料微粒进入了水循环。包含柔珠成分的洗面奶、沐浴露,不知不觉地让塑料进了下水道。每年,预计有万到万吨垃圾,随河流入海。其中一半的垃圾,密度要比海水低,能漂浮于海面。这些垃圾通常也是塑料,不易降解。它们会在阳光、海水、海洋生物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分解为更小的微塑料。海洋生物深受其害。从浮游生物到鲸类,科学家在超过种海洋生物体内发现了微塑料。这些生物中有一半以上最终上了人类的餐桌。吃海鲜就在吃塑料,这样的说法可能太过夸张,不过不是没有道理的。前几年,一份由英国赫尔大学与布鲁内尔伦敦大学共同发表的研究表明,在英国市场上出售的青口,全部发现了微塑料颗粒。平均每克青口,就有70个微塑料颗粒。而且,野生青口微塑料含量通常比养殖青口要多。事实上,每天还有源源不断的塑料微粒被排入海洋,单美国每天就约有万颗塑料微粒被排出。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洗护用品、食用的海鲜食材,甚至厨房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盐,都存在塑料微粒的影子。这些发现并不是为塑料微粒的存在寻找合理化的解释,而是在警示我们,必须减少塑料垃圾的生产和使用。否则,人类将会摄入越来越多的塑料微粒,危害自身。1.用玻璃水杯代替塑料杯子比起塑料、不锈钢等材质的杯子,玻璃水杯在烧制过程中不含有机化学物质,十分健康。同时,其表面光滑,不容易滋生细菌和污垢。在家庭生活中,建议选用耐高温的玻璃水杯,注意不要骤冷骤热,防止温差过大引起爆裂。在外出时,也可用玻璃杯子装上饮用水,减少瓶装水的购买。2.环保购物、消费,拒绝“一次性产品”多使用无纺布购物袋,向塑料袋说“不”。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纸杯、打包盒、筷子......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自年1月1日起,全国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全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3.少用塑制生活用品湿巾,竟也会释放塑料纤维?大多数人根本没意识到,婴儿湿巾,擦手湿巾以及卸妆湿巾几乎都是由聚酯、聚乙烯和聚丙烯(或者是这些塑料和天然纤维的混合物)制成。而其中的塑料成分不会溶解,还会释放塑料纤维,因此,传统的全棉毛巾才是环保的选择。4.垃圾分类没有人愿意生活在垃圾之中,垃圾分类,能够最大程度地进行无害化处理,提高回收利用率,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减负。(年3月,菲律宾达沃市东海岸,一只柯氏喙鲸胃里被发现80斤塑料垃圾)可能是吹来的风、飘过的雨、喝到的水......
在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垃圾可能正在悄无声息地反噬着我们。这事,关乎世界,更关乎你我。为了我们的健康,行动起来吧!
分享城市好生活,上小鱼冒泡!在这里分享你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在这里,让更多人看到有温度有品质的城市生活。小鱼冒泡,厦门人的朋友圈!—今日冒泡推荐—
点击发布你的专属冒泡吧~
┃图文来源:新华社、健康时报,健康广东,小豆子妈妈、白血病咨询平台、央视、广东卫视、都市快报、果壳等综合
┃商务合作
┃转载授权请联系u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