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粒白血病的病例分享
作者:张博-陆医院
病例情况
基本情况:男性、42岁。
主诉: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年,头晕、心慌1周。
现病史:于20余天前轻微运动后出现胸闷、气短,休息2-3分钟后即可缓解,无胸痛、背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无发热、咳嗽、咳痰、声嘶及呼吸困难,未在意,未行特殊检查和治疗。2周前胸闷明显加重,轻体力活动即可诱发,活动量明显下降,伴双下肢乏力。4天前胸闷再次加重,平路行走即可出现胸闷,无眼睑及双下肢浮肿,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在外院查心脏彩超示:左房及右心扩大,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二尖瓣前叶脱垂并反流,三尖瓣反流,肺动脉高压(中度)。心电图示:心肌缺血。予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为进一步诊治前来我院,以“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收入我院。
既往史:曾口服伊马替尼治疗,但未正规监测复查。
既往检查:年3月4日在我院骨髓穿刺检查: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年3月11日至北京海斯特行融合基因检查结果回:BCR-ABL融合基因(P型)阳性。年3月16日染色体核型分析示:存在9号和22号染色体相互易位。
查体:体温:37.8℃,脉搏:90次/分,血压:/80mmHg,NRS评分2分,KRS评分80分。腹部稍微膨隆,腹部可触及巨大包块,脾脏过脐5cm可触及,下界至盆腔,肝肋下未触及。左下肢脚踝处轻度浮肿,右下肢无明显浮肿。
血液学检查
血涂片检查
鉴别诊断
血液内分泌科-汪海新副主任:
类白血病反应:常发生于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创伤等疾病。血WBC反应性增高,有时可见幼稚细胞,但该反应会随原发疾病控制而消失。并且脾大不如CML明显,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不增多,NAP反应强阳性,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阴性。
骨髓纤维化: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脾脏可显著增大,外周血WBC增多,但多≤30×/L,且幼红细胞持续存在,泪滴状红细胞易见,NAP阳性,半数患者JAK2VF突变阳性,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阴性。
其他原因引起的脾大:血吸虫肝病、慢性疟疾、黑热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均有脾大,但同时存在原发病的临床特点,血象及骨髓象无CML改变,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阴性。
Ph染色体阳性的其他白血病:2%急性髓系白血病、5%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20%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可出现Ph染色体,注意鉴别。
非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属于MDS/MPN中的一种,并不多见,主要发病年龄在60-67岁,男性好发;该类病人具有和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相同的症状体征,如脾大、以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升高、轻度贫血等,与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CML主要区别是该病的BCR-ABL融合基因阴性,外周血及骨髓常表现为粒细胞病态造血,嗜碱性粒细胞并不增多。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典型的临床表现,合并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即可确定诊断。
骨髓检查
流式细胞检查
知识点延伸
国内CML的临床分期及诊断标准
慢性期具有下列四项者诊断成立:
1、贫血或脾大;
2、外周血白细胞≥30×/L,粒系核左移,原始细胞(Ⅰ型+Ⅱ型)10%。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增多,可有少量有核红细胞;
3、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中、晚幼粒和杆状粒细胞增多,原始细胞(Ⅰ型+Ⅱ型)≤10%;
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极度降低或消失;
5、Ph染色体阳性及分子标志BCR/ABL融合基因阳性;
6、CFU-GM培养示集落或集簇较正常明显增加。
加速期具下列之二者,可考虑为本期:
1、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加重和/或骨骼疼痛;
2、脾脏进行性肿大和白细胞增多,治疗无效;
3、与治疗无关的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或增高;
4、外周血及/或骨髓原始细胞(Ⅰ型+Ⅱ型)10%~19%;
5、外周血嗜碱粒细胞≥20%;
6、骨髓中有显著的胶原纤维增生;
7、出现Ph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
8、对传统的抗慢粒药物治疗无效;
9、CFU-GM增殖和分化缺陷,集簇增多,集簇和集落的比值增高;
急变期具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本期:
1、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Ⅰ型+Ⅱ型)或原淋+幼淋,或原单+幼单≥20%;
2、外周血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
3、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0%;
4、有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5、此期临床症状、体征比加速期更恶化,CFU-GM培养呈小簇生长或不生长。
WHOCML的诊断与临床分期标准
慢性期具有下列四项者诊断成立:
1、临床表现无症状或有低热、乏力、多汗、食欲减退等症状,可有贫血或脾大;
2、血象白细胞数增高,主要为中性中、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原始细胞2%。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一般3%,血小板正常或增多,多数患者有轻度贫血;
3、骨髓象明显增生,以粒系为主,中、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原始细胞(Ⅰ型+Ⅱ型)5%。红系比例常减少,巨核细胞可明显增生或正常或轻度减少;
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极度降低或消失;
5、Ph染色体阳性及分子标志BCR/ABL融合基因;
加速期具下列之一者,可考虑为本期:
1、治疗无效的进行性白细胞数增加和脾大;
2、与治疗无关的血小板进行性降低(×/L)或增高(0×/L);
3、原始细胞在外周血和(或)骨髓中占10%~19%;
4、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
5、细胞遗传学显示有克隆演变。
急变期具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本期:
1、原始细胞在外周血或骨髓中≥20%,约70%患者为急性髓细胞变,原始细胞可以是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约20%~30%为急性淋巴细胞变;
2、髓外浸润;
3、骨髓活检显示原始细胞局灶性大量聚集。即使其余部位骨髓活检显示慢性期,仍可诊断为急性期。
参考文献
许文荣王建中.临床血液学检验[M].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人民卫生出版社.年5月第5版:页~页。
齐心抗疫
END
众志成城
往
期
回
顾
01
小细胞大作为02
一份迟到的阳性报告03
尿沉渣结果还敢不敢发?图
张博
文
张博
排版
张博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