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独立吃饭的黄金期,错过了就等着追在屁

女性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1119/4293359.html

前两天和几个朋友在餐厅吃饭。

旁边一个大约2岁的孩子吃得特别香,「两耳不闻身外事,一心只管碗中饭」。

另一个稍大的孩子东摸摸西看看,妈妈不喂就不吃。吃到一半还跑出去玩了,把小祖宗哄高兴了才肯坐下来,继续着「饭来张口」。

同样是孩子,怎么差距那么大呢?

家有两娃的我一眼就能看出来,孩子不好好吃饭,多半是由于辅食添加期的习惯养成有问题。

如果从小就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根本不用追在后面喂饭。

要抓住宝宝自主进食的关键期,一旦忽视或者做错,那就得一喂到底了。

今天,我们来讲讲什么是宝宝的自主进食黄金期,以及如何把握这个时期,让宝宝乖乖吃饭。

什么是

自主进食黄金期

当宝宝有自己吃饭的意愿时,会「发射」出一些信号,这时候最适合培养宝宝自主吃饭的能力,我们把它称为自主进食黄金期。

一般来说,8个月左右是宝宝自主进食的黄金期,但具体「因娃而异」。我们可以根据三个信号来判断。

1.看到家长手上拿什么都想去抓一把

宝宝特别喜欢抓大人手上的食物,虽然还不能有意识地把东西放进嘴巴里,或者刚捏到嘴边就掉了。

2.拒绝以前最爱的食物

当大人把宝宝喜欢吃的东西放到他面前,宝宝却会毫不客气地打掉;而看上大人手中的食物,嘴里还会发出嗯嗯的声音,这意思再明显不过啦——「妈咪我也想吃,快给我呀!」

3.模仿大人吃饭

宝宝会模仿大人吃饭时嘴巴反复咀嚼的动作、嘴唇摩擦发出的响声、用筷子夹菜,并会夸张地砸吧砸吧嘴,还会用勺子去戳食物。

那观察到这些信号后,怎么做才能让宝宝更好地学会自主进食呢?我们接下来从两个方面来说。

自主进食黄金期

食物可以这样准备

1.尝试多种搭配,给宝宝选择的余地

有时候费尽心思给宝宝准备了一餐辅食,结果人家瞟一眼就扭头走了,一点面子都不给。那种挫败感啊,当了妈才体会得到!

后来我改变了「作战手法」,一种辅食你不爱吃,那我多做几道,总有一款能抓住你的胃吧?实践证明真的很有用!

特别是当宝宝胃口不好的时候,多准备几道辅食,用不同的食材、颜色搭配,加上漂亮有趣的摆盘吸引他的注意力,成功率会大大地提升。

2.手指食物,满足宝宝自己动手的愿望

如果宝宝刚有抓取食物吃的冲动,但因为抓不到、或者很难咀嚼而产生挫败感,也在很大程度上宝宝降低自主进食的意愿。

所以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大小和软硬都适中的手指食物,不仅方便拿取,还能锻炼宝宝的抓握能力。

自主进食黄金期

4点进食习惯要养好

1.建立吃饭的仪式感

给宝宝准备一套专用的餐具,让他和大人一起坐上餐桌,给宝宝建立一种「和爸爸妈妈一样可以自己吃饭」的意识。

同时,吃饭时不要开电视,不要玩手机,也不要让宝宝边玩边吃饭。营造这种仪式感就是为了告诉宝宝吃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认真对待。

2.不要边玩边喂

宝宝年纪尚小,很难规规矩矩地坐着吃饭。即便如此,也一定要坚持「吃饭就得坐在餐桌边」这个原则,不能轻易妥协。

宝宝到处玩,妈妈追着喂,这样不仅容易造成吃得过多过饱,自主进食也功亏一篑了。

而且,错误的饮食习惯一旦养成,以后再纠正就更难了。

3.饭后奖励?NO!

面对不吃饭的宝宝,很多家长会脱口而出一句经典台词:

如果不吃完饭,就没有xx。

为了得到这个奖励,宝宝或许会很快吃完饭,但这完全是应付,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消化不良。

宝宝不想吃饭,或许是对准备的食物不感兴趣;或许是烹饪方式太单调了;也或许是咬不动嚼不烂。

比如,试试用土豆红薯杂粮代替经常做的白米饭,蒸煮炖炒焖换花样,没准儿宝宝就胃口大开了呢。

4.放手让孩子自己来

面条糊满脸、米饭掉满地、汤水撒满身,这种场景对一些爸妈来说估计很崩溃,忍不住就手把手代劳喂饭了。

特别是老一辈人会因为看不下去而自己拿勺子喂宝宝,结果是宝宝到了20个月以后才能比较熟练地吃饭……

但其实,和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比起来,这些真的都不重要!

吃得乱、吃得慢,是大部分宝宝刚学时常有的情况,我们做家长的,只要放宽心,多给宝宝一点时间。

怕饭凉了?可以加热,不着急~

怕洒到哪儿哪儿都是?垫个塑料桌布在餐椅下,搞个吸盘碗,没问题~

想孩子以后吃得好,自己就要佛系一些。

干预得越少,宝宝可以自主吃饭的那天就来得越早。

宝宝在这个过程中自己选择和搭配食物,还能帮助他做个有主见的人哦。

听说,点了在看的妈妈

宝宝都能变成超级小吃货!

宝宝的手指食物应该怎么选?怎么做?

「宝宝的智力藏在手指尖上」,宝宝在发育中,手指动作能力越精细,就越能锻炼大脑发育。

很多妈妈为了花心思给宝宝买玩具、陪宝宝玩耍锻炼这种能力,今天我们介绍的这种「神器」,不用陪玩,也不用花太多钱,既能锻炼宝宝,还能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这个「神器」就是——手指食物!

什么是手指食物?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顾名思义,手指食物就是适合宝宝用手抓着吃的食物。

这个概念对很多妈妈来说还比较陌生,因为在大多数家庭中,「大人喂、孩子吃」还是一种毋庸置疑的喂养模式。

在全国性的喂养调查中,有30%家长在十多项错误喂养方式中至少占了一项。而给孩子自主进食的机会,是被很多家庭忽略的。

手指食物,有利于帮助宝宝自主进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特别建议为婴儿准备一些便于用手抓捏的手抓食物,鼓励婴儿尝试自己喂食,比如香蕉块,煮熟的土豆块和胡萝卜块,馒头,面包片,切片的水果蔬菜和撕碎的鸡肉等。

香港卫生署

当宝宝懂得伸手抓食物时,家长可以预备容易拿起的食物,给宝宝抓着吃。如婴儿饼干或煮软已切成7至10厘米长的番薯、菜茎、红萝卜、西兰花等。

《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耐心喂养,鼓励进食,但决不强迫喂养。鼓励并协助婴幼儿自己进食,培养进餐兴趣。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当孩子能独自坐起来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一些用手拿着吃的小食物,让他学着自己吃。大多数孩子在大约8个月大的时候可以学着自己吃东西。

手指食物有哪些好处?

1.提高宝宝的自信心

宝宝如果自己有机会像崇拜的成人一样吃东西,会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增强信心。

2.增强宝宝的自理能力

让宝宝学会自理,并非不管他不爱他,而是让他从能力和心理都真正独立起来。

3.方便大人

如果孩子能自己吃一些食物,家长也能得到一些休息。

4.摆脱喂养困境

对于一个抗拒喂食的宝宝,家长可能会觉得「我做得不好吃」、「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因为担心宝宝的健康,而在焦虑中使用强迫喂食、道具哄逗等错误的喂养方式。

其实,你只是没找到那个关键点:让宝宝自己吃。

何时添加手指食物最好?

可以选择以下三种时间开始:

1.刚添加辅食时

这个阶段让宝宝戳戳、拍拍、捏捏,感受食物质地,提高进餐兴趣。不要指望他能真的吃进嘴里多少。抱着「就是给你浪费、给你玩」的心态就可以了。

2.8个月左右

大部分8个月的宝宝探索世界的兴趣更浓,动手摆弄面前食物的意愿更强烈,受到挫折时不愉快也能很快被下一波好奇心修复。经过两个月「逮啥吃啥」的生活,他们的手—眼—口协调性有所发展,更容易把食物送入嘴里。

如果是提早添加了辅食,手指食物也可以相应提早。8个月并不是硬规定,更推荐用下面第三种方法。

3.当宝宝发出「我要自己吃」的信号时

抗拒勺子:勺子伸过去时扭头躲避、皱眉头、拍掉勺子里的食物、抢夺勺子扔到地上;

食欲降低:对食物不感兴趣、吃几口就哭闹、喂到嘴里的顶出来;

情绪烦躁:拍桌子、用头撞餐椅、啃椅子、还没吃就哭闹。

那我家宝宝还没出牙,是不是不能添加?

手指食物的提供,以及辅食粗糙度的变化,都不以宝宝的出牙数为判断依据。只要宝宝想自己吃了,就该提供手指食物;只要宝宝吃了足够次数的辅食、到了一定月龄,就该增加辅食的粗糙度。

错过添加敏感期了,现在是不是太晚?

「敏感期」这个词可能被想象得过于严重。在宝宝最需要、也最适合锻炼的时候及时提供环境及帮助,能让他更好地掌握;但当时没添加,也不代表宝宝永远都不会了,现在添加可能需要花更长时间来让宝宝习惯自己吃。

添加什么样的食物最好?

什么月龄添加什么食物大有讲究。

不同月龄的宝宝咀嚼能力、处理食物的方式是不同的。如果给他不合适的手指食物,相当于给小学生做大学生的题,肯定遭到失败。没达到锻炼目的不说,还可能惹怒或吓到了宝宝。

阶段1(6~7月龄):胡萝卜、土豆、南瓜……

阶段2(8~9月龄):芒果、发糕、牛油果……

阶段3(10~11月龄):苹果、饺子、哈密瓜……

阶段4(1岁+):其他……

总体来说,初期的手指食物软硬程度应该是这样的——

你拿起来不会散不会断;你用拇指食物轻轻一捏可以捏烂。

切成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食材需要蒸/煮不同的时间,多试几次就能找到规律。用蒸或者煮的方式都可以,煮出来的食物更「湿润」一些。

手指食物就是要做成长条状的吗?

宝宝抓握东西的手法是不断进步的。

刚开始只能把东西包裹在小拳头里(像握一支笔),此时给他提供长条棍状的食物会更适合。

随后他会把手掌打开,用拇指和其他四指相对着抓起东西(像抓一个本子),此时除了长条状,还可以给片状的食物,。

当他能用拇指食指对捏起较小物品的时候,块状的、圆形的食物都可以提供了,几乎所有食材的形状都能搞定。

宝宝吃手指食物常见难题

1.被卡住

宝宝吃手指食物出现卡住的情况非常正常。这就像宝宝学习走路,刚开始总是踉踉跄跄要跌倒。但每次失败都积累了经验,总有成功的一天。

但如果宝宝每次吃手指食物几乎都要卡住,有可能是你提供的食物并不合适,

发现宝宝被卡住,家长可以这样:

提前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备不时之需;

保持冷静:哪怕心里波澜壮阔,表面还要风平浪静。拍背、喂水、大呼小叫等反应都会让孩子更恐惧、更哭闹、甚至加重干呕的反应。没被食物吓到,反而是被家长吓到了。你只需要冷静地看着他、温柔地告诉他「没关系」就可以了,等他平静下来,可以再继续尝试。

2.吃太多吐了

食物处理成比较适合宝宝一两口的大小,比如发糕要切成条或者片,如果你直接给他一坨发糕,宝宝肯定是全部塞嘴里的。

如果有很多手指食物要提供,每次给一两根就可以了,不要全部摆放在面前。

如果你已经做到了以上几点,就只需要耐心等待了。「到底我的嘴巴能处理多少食物」这个问题,交由宝宝自己去学习和领悟。

3.不爱吃

宝宝刚接触手指食物时,食物≈玩具。他并不认为「这是要给我填饱肚子的东西」,「不吃它就要饿肚子的」,所以不要期待他马上认识到这一点。

拍、玩、捏、丢,都是对「这个奇怪的玩具」感兴趣的表现,他对待其他玩具也是一样的动作。只要对食物感兴趣,就一切好商量,怕只怕连拍玩丢都没有。

拿同样的食物喂自己吃,示范给他看;

让他拿起来喂给你吃;

抓着他的手往嘴里放,引导递送的动作。

如果这些你都试了,宝宝还是不往嘴里去,那可能与天生气质有关,如果他是谨慎、观望、迟疑的宝宝,对手指食物的热情也会较低。

4.吃进去就吐出来?

有几个可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辅食,宝宝有了自己的食物口味偏好,经常提供的这种食物他不爱吃、吃腻了;

吐食物期到来了。不需要特别处理,吐出来的可以拿着再喂一次,还吐,就喂其他的,吐完收走所有食物。

5.家长还要喂吗?

宝宝能独立完成一餐,时间大约在1.5~2岁之间,在这之前自己吃会比较狼藉,家长还是需要辅助喂食的。尤其是一些精细动作发育较晚的宝宝,控制手指食物的能力也会弱一些,如果完全靠自己吃可能吃不饱。

一餐食物可以提供一部分喂食的,一部分自己吃的,具体看宝宝自己进食的意愿情况。

6.吃进去拉出来不消化?

在食物软硬程度合适的前提下,不会有过多「嚼不烂」的食物。胡萝卜、菜叶、香菇、木耳、玉米等食物,都是很难咀嚼彻底的,所以经常会在大便里面看到,不用诧异。

7.吃起来太脏怎么办?

建议一定要买几个东西:

易打理的防水围兜或反穿衣;

款式简单好清洁的餐椅;

地上铺报纸、浴帘或一次性桌布。

都能减轻餐后工作量。

如果是夏天,吃完后连人带椅子一起冲个澡也很方便。

学习母婴育儿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wih.com/fyyy/125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