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硕士患白血病,生命定格在29岁,
上海交大硕士张迪,寒窗苦读二十多多年,在已做好实现梦想的准备,事业正要起飞的时候,生命却骤然陨落。
类似的人间悲剧,时不时会被报道,这些故事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同情,更有对人生莫测的无奈。
生命定格在29岁的黄金年龄,是张迪自己的选择,在他的放弃中,体现出他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前途坦荡,却一朝被病魔摧毁
张迪是读书的料,从上学起,成绩在班上就总是前几名。他学习很自觉,从来不需要父母的督促。
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张迪阳光好动,好成绩并不妨碍他兴趣广泛,体育活动也是他的一大爱好。
善于学习,为他赢得更多的运动时间。经常锻炼让他精力充沛,学习起来又更有效率。中学时代的良性循环,把张迪送进了东北大学。
本科毕业,他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深造,拿到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硕士文凭。说大学毕业找工作难,那要看是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
学校是一流大学,专业是热门专业,文凭又是硕士,工作自会来找张迪。张迪入职两个月后,渐渐熟悉了新环境,准备要全力投入到事业中。
就在这个时候,他身上长了一些红疮。起初他也没有在意,大多数人都会遇到过生疮,有些人每年都会生一次,不值得大惊小怪。
不过这次张迪身上的疮,很长时间都没有消,显得不太正常。医院检查一下。
检查结果让张迪如遭雷击,他患上了白血病。二十来年的苦读,刚刚换来一份不错的工作,一脚跨出去前面就是断崖,命运对张迪转眼翻脸无情。
张迪不认命,他要为自己搏,为家人搏。从小他就是家人的骄傲,父母用不宽裕的收入刚把他培养成才,他如逝去,父母的心也就死了。
张迪开始想瞒着父母自己扛过去,他知道这个消息对父母的打击会超过他。即便有同事的帮助,医院瞒了家里没多久,也瞒不下去。
医院给他下了病危通知书,同事只能通知他的父母。张迪的父母得到消息,崩溃了好长时间。自己的儿子一向身体好,怎么会年纪轻轻就得了绝症,他们难以接受这种飞来横祸。
幸好白血病换骨髓还有不小的生存几率,张迪的父亲在和张迪的骨髓配对成功后,不顾上年纪的手术的风险,为儿子提供了骨髓。
换了骨髓,张迪一家又燃起了希望,张迪觉得他还有继续工作,报答亲恩的机会。不幸的是,患白血病的几率找上了张迪,治愈的几率却躲开了他。
生命定格29岁,临走前的两个要求令人心酸换了骨髓几个月后,他的白血病再度复发,第二次换骨髓只能延长他的生命,医生估计再换一次骨髓,张迪的生命也最多还能延续九个月,骨髓排斥的种种副作用还会很严重。
不治了,既然结果已经摆在那里,张迪不愿再耗费父母的辛苦钱。他父亲是个工人,家里收入本来就有限。为延长自己几个月的生命,让父母背上债,张迪在另一个世界也不会心安。
而且,多活的几个月,都只能在化疗的痛苦,和病床上的绝望中挣扎,毫无质量的生命张迪也不需要。
他劝说父母让他把生命最后的时光,留给家人在家里度过,做自己想做的事。父母拗不过他,只好含泪尊重他的意见。
在张迪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还留下两个请求。小时候他养在奶奶膝下,和奶奶感情很好,怕奶奶担心,他得病家里没有告诉奶奶,他怕自己走了奶奶会承受不了。
因此他的第一个请求就是让父母告诉奶奶,他要出国工作几年,奶奶听到这个消息,还为他得到发展机会高兴了一阵。
解决了这个心病,张迪可以安心走了。在此之前对父母,他还留下另外一个请求:捐献自己的遗体。
这个要求他父母开始很纠结,他们就这一个儿子,儿子年纪轻轻就离他们而去,还要死无全尸,这让他们难以接受。
不过满足张迪的这个愿望,是父母最后能为张迪做的事,父母无法拒绝,唯有悲凉地同意张迪签下遗体捐献协议书。
放弃治疗后,张迪走得很快。年5月,张迪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很不幸,在黄金年龄失去了生命。
不过他走得坦然,临终还能想到捐赠遗体,说明他没有被恐惧包围,没有沉溺在个人的哀愁中不能自拔,这又让他的生命实现了最后的价值。
结语病痛不仅是病人自身,也是家人带阿里巨大的苦难,如今我国白血病患者逐年增加,不知给多少家庭带来心碎,大家还是应该好好的保重自己的身体,以免让自己遭罪,让家人伤心。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