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丹参酮A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导读:中药丹参为唇形科丹参的干燥根,是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主产于四川、山西、河北、江苏、安徽等地。中医学认为,丹参走血分,通血脉,功擅活血化瘀,现代研究表明丹参在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抗衰老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丹参酮ⅡA是中药丹参中的脂溶性成分,文章通过对近年来传统中药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传统中药提供理论依据。

欢迎引用本文:

张媛,毛浩萍,樊官伟.丹参酮ⅡA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38(1):15-19.

ZHANGYuan,MAOHaoping,FANGuanwei.RecentadvancesinstudyofDanshen(salviamiltiorrhiza)[J].JournalofTianji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38(1):15-19.

丹参酮ⅡA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媛1,2,毛浩萍1,2,樊官伟1,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2.天津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丹参是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祛瘀生新等功效,对冠心病等有良好的疗效,目前在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治疗中被大量使用,其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研究发现丹参具有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扩张冠状动脉及抗炎作用,因此开发丹参的药用价值、完善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工作,文章对丹参中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药理作用进行概述,为进一步研究丹参的作用机制及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药理作用

丹参是中国传统的活血化瘀药,丹参酮ⅡA是丹参中的脂溶性成分的代表,集中分布在丹参根的皮部,木质部没有或甚微。丹参酮ⅡA(CAS:-72-9)为一种樱红色针状结晶,分子量为.34,不溶或微溶于水,易溶于二甲基亚砜、乙醇、丙酮、乙醚和苯等有机溶剂。采用超临界CO2从丹参中萃取丹参酮ⅡA,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2h,乙醇流量1.0mL/min。采用PubChemCompound数据库(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wih.com/fyys/123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