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趣的灵魂与公益碰撞,会产生什么火花呢
北京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518.html
Hi~我是小雅
维克森林大学级新生
全球学生志愿者联盟筹办秘书长仓鼠科养知识科普小达人b站人气up主~喜欢钻研性别研究小编:“第一次见小雅就觉得她是一个特别活泼开朗,思维活跃,鬼马精灵,很可爱的一个女生,做什么事情都很积极投入,仿佛有耗不完的精力。只要是喜欢的事情她就会认真去钻研,而且会从很多别人看不到的角度去分析事物。前几天听小雅说她在筹办一个学生公益组织。公益一直是申请美国大学必不可少的一个话题,尤其是最近疫情下有许多学生主办的公益组织兴起。所以小编就邀请小雅同学来跟我们分享一下她筹办一个公益组织的经历吧~”QA★
Q1:为什么想组办这个公益组织呢?
★
★
其实是机缘巧合下遇到了这个机会。
我先从我是怎么了解这个机构开始说起吧,今年一月下旬的时候,疫情刚开始爆发,很多NGO、自发的社会组织、学生组织都在为一线医护人员捐赠物资。
当时我身边很多同学都参加了北美留学生组织的捐赠活动,原本我也想参加,当我报名的时候基本上人员已经饱和了。
于是我去问了以前和我一同参加夏校的朋友(她现在在韦尔斯利学院)有没有认识类似在做捐赠物资的机构,比起在成熟的机构里做小螺丝钉,我更想去一个有更多锻炼机会的组织有自己的施展空间。
我朋友向我推荐了海国图智(海国图智研究院是新型社会独立智库,由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暨南大学陈定定教授于年在深圳发起创立,总部位于广州。海国图智研究院旨在为中国公众及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公正及客观的政策分析、研究报告及学术向导,在国际政治经济、国际安全、国家战略及国民认知等方面推动学术研究及政策观察,为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客户提供一流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服务。),我加入他们做了几次捐赠口罩的活动。
*疫情期间海图捐赠口罩活动有一天海图广州负责人Vincent跟我说,他们想做一个学生公益组织。几场活动相处下来觉得我各方面能力很适合,希望我能帮他一起筹办这样一个志愿者联盟。
这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挺不错的锻炼机会,毕竟是第一次亲自去筹办一个从无到有的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必定会有很多收获。
而且我个人挺认可海图这个组织的,他们有非常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公益资源,如果能做起来的话,能给学生们提供更多机会、平台和资源。于是我就接下秘书长这个任务啦哈哈~
★Q2:如何组建团队?★★一开始我们的启动团队是有四个人,其中有两位同学是我拉来的(还有一只猫叫图图,是大家的团宠~是公司里待遇最好的员工!!),当时我们一起去参加了海图的口罩捐赠活动,便一起组成了筹办委员会。*团宠“图总”
虽然我们人很少,但大家性格各有特点,在团队里有各自的角色担当。我是搞笑担当,因为我比较能说,所以会议一般都是由我主导带节奏往前走。做一场活动我比较重视活动的主题以及它想达到的目的,带头找大方向吧。活动具体怎么实施一般都是雪雪和林林负责。雪雪和我一样是维克森林大学届的新生,早先是我拉来参加海图活动的。她是个思维非常谨慎,规则意识很强的女孩,她平时负责维护我们团队的规则意识,而且会在我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时把我拉回现实哈哈。林林比我小一点,她目前读高二,我们是之前参加历史碗比赛时认识的,她看了我发口罩捐赠的活动后加入海图。林林是一个性格特别好的女孩,笑起来亲切可爱。她是我们团队的调和剂,总能让紧张的气氛得到缓和。除此之外,她平时对人文社科很感兴趣,时常会给我们提供比较有趣的思维~还有一位成员小黄,一个目前在读高一男生,他比我们都小一点,很乐意做些琐碎的事,比如说做表格、做问卷,虽然偶尔会有些粗心大意出些小错误,但是非常任劳任怨,对工作很有热情。*一起组织活动
虽然没有明说各自要做什么,但是我们性格使得分工特别明确,我们这里是一个很包容的气氛,大家相处都很融洽。我觉得这个团队是很适合做这类人文社科相关的活动,因为它的包容性。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讨论政治话题,当我提出一个不那么主流的观点时,大家不会反驳,反而会问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海图原本就是研究国际关系的组织,在讨论国际关系的时候,包容这个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需要我们尽量客观地去看待事物。所以我觉得很幸运,在一开始就遇到了很默契的队友。在小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现在我们的团队也扩大到了十几个人了。对我们组织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点击右方链接加入我们哦~~:全球学生志愿者联盟★Q3:你们有哪些活动?★★我们是刚起步的组织嘛,所以近期开会的内容多是围绕着未来的活动开展的。即将举办的一个活动是“抗疫分享会”,Vincent原本是想让院校的教授来做分享,但我们希望有一些更真实、更接地气的东西。毕竟我们组织的受众大部分是高中生和大学生,对于学生来说那些理论的东西太不通俗易懂了,我们需要创新。我留意到这次疫情有许多小型的NGO组织兴起,其中有大部分是学生主办的。相信他们在这期间定是遇见了很多困难和让人感动的事情,所以我们打算邀请在疫情期间组织公益活动的那些同学们来分享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的所见所闻。从另一方面来看,现在有不少同学也想参加或者是自己组办这类公益活动。希望通过这次分享能够让同学们更加了解NGO大家平时到底在干什么,自己是否也可以来组办等等。第二个在计划的活动是“关爱白血病儿童“,这是海图对接给我们的一个资源,这个活动还没列入讨论范围之中。我先聊一下我自己对于这个活动的想法吧。其实每次看到这类话题,我第一个反应是反感。很多人总是习惯把白血病患儿、山区贫困儿童当成另外一个特殊群体去看,觉得他们是需要被怜悯、被救助的人群,并没有以一个平等、尊重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不少人会站在一个施舍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些群体,我个人很不太认可以这种角度去做公益。对于白血病患儿来说,他们其实就是生了病的普通小孩,我们不应该以一个救助者的姿态去跟他们相处。很多关爱白血病活动就是招募一些志愿者,周末去给这些小孩上上课,没有持续性,可能活动当时会有一点帮助,那志愿者离开之后呢?就像之前的一个交换节目《变形计》,山区的孩子只是来城里体验了一下,节目结束后还是得回到山里继续生活,这样的活动很难去改变他们周遭的环境。除了收割一波观众的泪水和收视率,这样节目对那些山里的孩子们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我之前和林林讨论过这个话题,很多人去封闭的山区支教,就是把外面的世界带给他们看,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很美好,然后就回来了。做公益最重要的是了解他们需要什么,而不是把我们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行塞给他们。那些孩子们需要的不是变得跟我们一样,或者是生活在跟我们一样的环境,他们需要的是更好地悦纳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之前我朋友学校同学想给偏远山区的小孩上生物课,便向学校实验室借了设备。那段时间志愿者给孩子上课可以教他们用这些设备,但是志愿者走了之后呢?这些设备也要带走,孩子们又回到原先的状态了。那个小学是在大山里,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换做是我,我会带着这些孩子走到他们平时生活的地方,去探索他们日常里并没有注意到的东西,结合当地的资源去授课,让他们探索自己居住的环境。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所处的环境,加以引导,让他们更加爱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所以关于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