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治聊检查血常规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导读:到医院就诊,医生经常会刷的开出一张检查单,说:“先去验个血常规吧。”。那为什么要做血常规,有什么用呢?本周二的《易治聊检查》,就来聊聊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常规。

到医院就诊,医生经常会刷的开出一张检查单,说:“先去验个血常规吧。”

血常规?什么鬼……为什么要做血常规,有什么用?带着一脸懵圈验完血常规,拿到检查结果,看着上面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压积、分布宽度……就更晕了。

先别忙着晕,听易治跟你聊一聊“血常规”,可能就不那么懵圈了。

血常规——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医生也是肉眼凡胎,看不透人体内部的疾病变化。但是,医生可以通过患者血液的变化来推测这些看不透的变化。

血液由流动液体和血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

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

红细胞——搬运工。俗称红血球,是含有血红蛋白,可以向身体各种组织运送氧气并运走二氧化氮的血细胞

白细胞——守卫者。俗称白血球,是防卫细胞,可以吞噬杀伤各种病原体和坏死组织碎片

血小板——修补匠。俗称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可以汇集凝固,封堵血管破损,是血液自我防漏保护的血细胞。

血常规就是通过观察这三类血细胞数量变化及形态,简介判断疾病的检查,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在指标中,基本可以分为三类数据

计数、比例——分别计算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在此类血细胞中所占比例。

压积、平均体积——分别代表经过离心机离心以后某种血细胞占总血液体积的百分比、某种血细胞的平均体积大小。

分布宽度——可以理解为某种血细胞的大小均一程度,分布宽度越小说明某一血细胞体积越均等,分布宽度越高说明血细胞大小差异越大。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3.5~5.5,单位:/L)

大于正常值

说明血液中红细胞增多,一般可能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有关,高原地居民的红细胞计数普遍高于平原、低地居民。

小于正常值

可能提示有贫血,出血的问题,白血病患者可能有红细胞计数低的情况。

2、红细胞压积(HCT)(正常:40~48,单位:%)

大于正常值

提示患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脱水、大面积烧伤等。

小于正常值

提示贫血,出血。白血病可能导致红细胞压积降低。

3、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正常:80~97,单位:fL)

大于正常值

提示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甲状腺功能低下。

小于正常值

提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全身性溶血性贫血。

4、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11~14.5,单位:%)

大于正常值

可能和贫血有关。

小于正常值

一般没什么特别意义。

5、血红蛋白浓度(HGB)(正常:~,单位:g/L)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司职氧气和二氧化碳搬运的重要蛋白质,一般血常规会单独检测血红蛋白。

大于正常值

提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小于正常值

提示贫血,出血,白血病。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正常:26.5~33.5,单位:pg)

大于正常值

提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小于正常值

提示贫血,出血。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单位:g/L)

大于正常值

提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小于正常值

提示贫血,出血。

8、白细胞计数(WBC)(正常:4~10,单位:/L)

大于正常值

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

小于正常值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化疗药物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9、单核细胞计数(MONO)(正常:0.3~0.8,单位:/L)

大于正常值

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

小于正常值

无重要临床意义。

10、单核细胞比例(MONO%)(正常:4~10,单位:%)

大于正常值

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

小于正常值

无重要临床意义。

11、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正常:1.2~6.8,单位:/L)

大于正常值

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

小于正常值

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12、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正常:43~76,单位:%)

大于正常值

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

小于正常值

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13、淋巴细胞计数(LY)(正常:0.8~4.0,单位:/L)

大于正常值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小于正常值

免疫缺陷、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

14、淋巴细胞比值(LY%)(正常:17~48,单位:%)

大于正常值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小于正常值

免疫缺陷、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

15、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单位:/L)

大于正常值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小于正常值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化疗药等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正常:9~18,单位:%)

大于正常值

血小板体积大小悬殊不均衡。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

小于正常值

提示血小板减少。

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7.4~12.5,单位:fL)

大于正常值

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症、镰刀细胞性贫血等。也可能与骨髓造血功能开始恢复有关。

小于正常值

脾亢、化疗后、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下周二的《易治聊检查》第二课,将与您聊聊“尿常规”的相关知识,敬请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
丹芪偏瘫胶囊零售价格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wih.com/fyzl/7889.html


当前时间: